成长自己 成就他人——小学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成长自己 成就他人
后小河小学 郝晓怡
涓涓小河已静静流淌过八十余载,而我的二十年青春岁月也与小河紧紧联系在一起。二十年来,我见证了小河的变迁,小河见证了我的成长。
一、有一种选择叫无怨无悔
小的时候,很喜欢田震的一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这一职业成了我童年时期对未来人生最美好的憧憬。很幸运,1998年,我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小河小学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报到第一天,校长征求工作意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时至今日,我仍坚守在这两个岗位上,那是因为有一个词叫眷恋。
我喜欢和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语文,透过那一串串灵动的语言文字,我们可以跨越国界,领略中外民族风情;可以穿越时空,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可以亲近现实,在大千世界里畅游;可以潜心会文,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可以牛刀小试,用稚嫩的文字描绘自己的生活。
我喜欢当班主任。每当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我会很有成就感;每当听到别人批评他们时,我的脸上也会火辣辣的;每当他们真心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会倍感欣慰;每当他们遭遇家庭变故,我会为孩子今后的命运担忧;每当他们意外受伤,我会心疼不已。我不否认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但对我而言,处理好琐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也是我班主任工作智慧之光的闪现。
二、有一种生活叫与书相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而我的快乐生活来源于读书。我始终认为:有一种生活叫与书相伴。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翻开那些凝聚着伟大思想的教育著作——在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是要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读到了这位智慧的老人在几千年前就对弟子进行“因材施教”和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在陶行知先生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高尚师德以及“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体力行的奉献……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窦桂梅、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大师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拜读他们的专著,是我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夜深人静之时,我在书中与大师对话,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为教师,我们免不了要跟学生家长打交道,很多时候,家长跟我们反映的许多关于孩子的问题都很棘手,有时,我们也会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我想:家长既然找到我们,一定是到了黔驴技穷之时,一定是想寻求解决问题之策的,如果我们告诉家长自己也无能为力,或令家长多么的失望与沮丧。这时,我又想到了从书中寻找叩开家庭教育之门的钥匙。卢勤老师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孙云晓老师的《孩子,别慌》,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走进了我的阅读视野,为我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开出了一剂剂良方。
作为老师,在自己取乐于书籍之时,在家长受益于书籍之际,更应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引导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书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我利用每个早读时间,和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论语》等国学经典,感受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让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会每学期给孩子推荐一些优秀阅读书目,也会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我会每周和孩子们上一节课外阅读课,课堂上,我与孩子们在童话、寓言中明辨事理、丰富想象,在小说作品中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在历史典籍中穿越古今、启迪智慧,在自然科学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会引导学生完成“阅读银行储蓄卡”,培养学生养成制作读书卡片、剪贴积累的习惯;我还会引导学生阅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生活之书,学生们用“观察日记”“班级日记”“悦读新闻记录卡”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我想: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在阅读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有一种成长叫痛而后快
从小到大,我都是那样一个骄傲的人。2003年,因为在山西省首届班主任素质展示大赛中的表现出色,我被授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接受嘉奖的喜悦之中,似乎有种“一证在手,高枕无忧”的感觉。还是父亲的一句话惊醒了梦中的我,他说:“一个教师除了要懂得育人之外,还应拥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我当时很不服气,心想:用不了多久,就拿回个教学能手的证书来证明我的能力。
很快机会来了,区里要举行第三届“金钥匙“教学大赛,我全力以赴,希冀再一次一鸣惊人。一次次地翻阅教学杂志,一次次地登录教学网站,制作教学课件,只为能让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最后我照搬了教学杂志上的一篇获奖的教学设计却铩羽而归。
比赛过后,我一直很颓废,觉得自己或许并不适合当语文教师,觉得自己不知该如何教语文了,更不知自己使用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却上了失败的一课。
承受失败的日子是漫长的,痛苦的。虽然并没有人埋怨我,但那时我就有了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的想法。
之后,校领导为我们请来任庆世、李文俊等一个又一个的语文教学专家,前辈。也让我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如果说过去自己在教学方面只停留在翻阅杂志,听课中获得经验,那么专家的引领,让我懂得了学会思考,学会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提炼教材,更懂得了语文课归根结底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功的语文课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扎扎实实教语文才是正途。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是必要的,但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名师和经典教学。毕竟,经典的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正所谓“学我者生,仿我者死”。我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年失利的真正原因。
我开始真正地钻研教材,像一位不太老练的小裁缝,学习着处理教材,尝试着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开始体会提炼教材的好处,为自己的点滴发现而感到欣喜。我不放弃学校为自己提供的每一次讲课机会,课前,自己依然会紧张,会痛苦,但我相信:黑暗之后必是黎明,成功与失败都是经验的累积。只有不放弃历练的人,才能不断成长。
2004年,我迎来了区第四届“金钥匙“教学大赛,有了近两年的准备,我收获了期待已久的成功。之后还先后获得太原市教学能手、教学标兵,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欣赏贾志敏老师经历磨难,矢志不移的坚定;我佩服于永正老师面对病魔,笑对人生的乐观。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越多,成长越快,生活如酒,苦中有甜,不去品味,不知滋味。
四、有一种付出叫乐此不疲
近些年来,我把课题研究作为个人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力求做一名研究型教师。2011——2016年,我连续三年承担了太原市教师“个人课题”,并顺利结题。有人问过我:“你不累吗?课题研究又不是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干嘛没事找事?”我笑而不语。
其实,我当然知道做课题研究很辛苦。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专业书籍、撰写研究案例,有很多工作要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记不清多久没有逛过街,多久没有追过剧,多久没有淘过宝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在想:一个真正成功的教师不正是应该一边投身实践,一边进行研究吗?不去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怎能发现教育的规律?不去总结教育教中的点滴经验,怎能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不去找到自己工作的兴趣点,怎能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当我们的工作不再是为了取悦别人之时,定是我们找准自己的职业坐标之日。
五、有一种担当叫责无旁贷
何谓担当?简而言之,就是承担、负责。进而言之,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接受与责任的彰显;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无畏与慷慨的豪迈;担当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与思想的跨越。
2013年11月,我随山西省教科院的专家团队来到了山西省临汾地区永和县、隰县进行支教活动。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我们首先来到了永和县,听说县里的领导已经协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等候多时了,我们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放下疲惫,赶紧前去参加县里专程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会。会上,我听到的是县里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支持,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状的深入思考,我看到的是他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感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认真地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多希望自己在接下来几天里能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启发也好。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我主要参与了所在学校的听课、评课及作示范课活动。我的听课本上留下了近30节听课记录,每一篇听课笔记上都留下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与建议。每天听完课后,我都会与老师们有一个交流活动,活动中我与听课老师一起交换各自对一天展示课的看法。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经常是夜幕降临,活动还没有结束。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我总想给她们一个尽可能满意的回复。我在想:她们放下了家中年幼的孩子,患病的老人,繁重的家务来参加此次活动,不就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教好自己的学生呢?这种在艰苦环境下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有怎能不令我感动呢?这里的教育经费有限,老师们出去学习一趟不容易,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呢?
泰戈尔说过:“生命赐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这几年的支教经历,让我体会到教师就是要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帮助到更多关注教育、乐于投身教育事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