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整改措施(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政府部门新作为
上一篇 / 下一篇2014-06-09 17:55:09
字号 大 中 小
查看( 825 ) / 评论( 16 ) / 评分( 25 / 0 )
“问政”一词由来已久,古语的意思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云“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如今所谓的问政,既有自上而下的问政,即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有自下而上的问政,即公众对政府的咨询投诉、建言献策,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排解民忧,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网络提出诉求、表达意愿,网络问政应运而生。
古人为官尚能讲究“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的境界,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目标,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何况我们这些当代政府机关干部呢?且不说宗旨意识、服务观念、党性修养等大道理,单从我们的良知、道德、感情、伦理出发,就应该把为老百姓办事当作份内之事,而绝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就应当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所以,政府机关要把网络问政作为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渠道,作为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民意直通车,“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快捷有效地解决百姓诉求,将网络问政工作落到实处,让问政“问”了不白“问”,拍砖“拍”了不白“拍”,“不看广告看疗效”。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工作,缪书记、蓝市长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构建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网络。建立了符合网络问政要求和适合网上互动特点需求的网络问政工作队伍,实行专人分管、专人承办。每个单位和部门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配备至少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络问政咨询投诉的日常受理反馈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如今全市共有79家单位及部门参与网络问政的回复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工作网络。二是明确了网络问政办理流程及时限要求。今年3月3日和5月27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网络问政的受理反馈流程和工作时限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坚决执行“及时受理—初步回复—报领导审阅—按程序办理—跟踪督办”的流程和3个工作日办结的时限要求,不停办、不漏办、不超时办,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结时间的,必须向网民说清缘由,并告知具体办结时间和办理进程。三是严格督查督办,严肃责任追究。建立了网络问政的督查督办机制,由市电子政务中心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受理反馈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通报一次,年终进行综合通报,通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政行风评议范围。对不办理、不及时办理或办理工作出现失误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真正做到不问政就要“问责”。
些小吾曹县州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二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构筑政通人和桥梁—— 听民声 集民智 兴伟业
2014年08月11日 03:49
今年3月以来,“聚焦安徽十二五,助力崛起献良策”——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在人民网上掀起了热潮。短短两个月时间,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网友留言近千条。
“对网友的所有建言,我都认真看了,大多已交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在针对网友留言的回复中,省委书记张宝顺这样表示。
省委领导率先垂范,网络问政蔚然成风。近年来,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到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等,张宝顺、王三运、王明方、孙金龙等,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一趟趟“网络直通车”载着万千民意,深刻影响了数字时代的政治生态,有力促进了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是否善于借助网络问政于民,考验各级党政领导在虚拟空间的执政能力。
“我来安徽工作,大家给予了热情关注,通过发帖和留言,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也反映了一些具体问题。这既是对我的关心和信任,也是对安徽工作的帮助和促进。 ”去年6月18日,履新不久的张宝顺通过人民网发表《致网民朋友的一封信》,真诚希望广大网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安徽、支持安徽,为“十二五”发展多出妙计,为跨越崛起多献良策。这封信情辞恳切,一时间风行网络,引来无数网友赞叹。有网友热情留言说:“张书记,您来安徽不到20天,就写了《致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可见,您重视通过网络和人民沟通是名不虚传。 ”网上风云尽收眼底,百姓民生全系心中。 “网络问政,就是走进基层,直面群众,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书面采访时,张宝顺就网络问政发表了重要观点。
今年春节前夕,张宝顺在中安在线发表了以“汇网友之智,聚崛起之力”为题的新春贺辞。 “书记很‘给力’,网友很感动! ”不到一天时间,网上跟帖就达数百条。有网友评论说:“张书记的祝福温暖了网络空间,让我们草根网民感到浓浓的新春喜气,希望张书记在‘十二五’带领6800万江淮儿女走向小康,崛起中部! ”
网络问政不仅要“听”网民意见,更要“问”社会智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离不开广大网友关注支持。按照张宝顺重要指示精神,今年3月,省委督查室和人民网共同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根据网上投票结果,《建议解决资金断流等问题》、《民生提速还须走好“快三步”》等10条网友建言荣膺“金点子”称号。
6月7日,张宝顺在《安徽“十二五”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优秀建言摘报》上批示:“金点子征集活动效果良好,网友提出了不少兴皖富民之良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些可能现阶段不具操作性,但给人以启发,促使人们变革与探索,起到了通过网络凝心聚力,助力‘十二五’的作用。 ”人民日报编辑点评,“以‘金点子’构筑政通人和的桥梁,安徽这个‘金点子’含金量不低。 ”
酷暑7月,烈日炎炎。张宝顺指派省委督查室有关负责人,赴省内外回访“金点子”获奖网友,把省委书记的问候送到普通网民的心中。 “键对键”变成“面对面”,让网民们深受感动。这充分表明了安徽省委领导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真正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务实态度。
上网收集“网情”,下网办好“网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张宝顺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4月19日,张宝顺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摘抄8条网友留言,作出具体办理指示,并批示:“这段时间,拆迁、征地补偿问题成为信访的重点问题,这在网民留言中也多有反映。请将此类问题转请有关市、县认真对待,妥善解决,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
从网上到网下,从留言到行动,重在取得实效。 “在他到安徽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对网友留言办理工作作出7次重要批示,提重点,把方向,力度之大,要求之明确,都前所未有。 ”省委督查室有关负责人说。
网友留言办理“有问必答”,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2014年4月,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办理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的暂行规定》,建立了“主动认领和指定交办相结合”的办理机制;自主研发了全国唯一留言网上办公系统,此前交办一条留言需要3~5天,而使用办公系统,承办单位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认领办理,办结后即时反馈办理情况;探索出一日一清理、一周一回复、一月一办结、一月一分析的“四个一”运行机制。今年6月,根据省委书记张宝顺指示,省委督查室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网友留言办理实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暂行办法》,建立保证和增强留言办理质量的长效机制,尤其突出解决好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留言,提高网友满意率。这一暂行办法把“四个一”拓展为“六个一”,增加了一周一摘报和一季一通报两项制度,有利于让领导同志及时掌握网友留言办理情况,同时督促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留言。
一条认真的回复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今年以来,人民网网友给安徽省委书记留言共1043条,100%办理,已办结944条,在人民网公开回复879条,办理量、办结率、回复率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得到广大网友好评。
一问一答彰显执政情怀,一问一答密切血肉联系。 “虽然有些网民给您反映的问题很不上‘台面’,有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了,更有甚者根本不是党委政府要管的事情。您都一如既往地督促各级领导竭尽所能积极主动地去解民忧顺民意??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理念,很难想像能做如此不懈的持续努力。张书记,您是好样的! ”网友“热爱安徽土地”在发帖中说。
搭建“连心桥”,提升公信力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轻点鼠标即可查询领导回应:8月1日,回复农机购置补贴问题等10条留言;8月2日,回复医疗纠纷问题等9条留言;8月3日,回复网友反映拆迁补偿低问题等14条留言??省委书记的积极回应,见证网络问政的坚实步伐。
7月14日,霍邱县经济开发区吴集村一位村民反映家庭生活困难,省委书记张宝顺高度重视,要求当地政府立即开始调查处理。网友得知消息十分感动,20日在人民网留言:“现在才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效率,真是快得惊人,当然也要有一位像张书记您这样一位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领导才会有这么快的办事效率(包括公路治超,叫我万分佩服),希望张书记您继续加油,我们会永远支持您! ”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张宝顺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不断深化网友留言办理工作,实现由在网上听取网友匿名倾诉向面对面与网友沟通交流延伸,由保持民意渠道畅通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延伸,由积极回应个人诉求向引导网友为安徽发展建言献策延伸。 ”省委督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网络问政“问”来群众满意。有网友建议“家乡政府来看望问候50年代皖籍支疆老同志”,省发改委认真吸取网友建议,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了具体方案,争取年内请省领导带队成行。有网友反映马鞍山、淮南、安庆、阜阳等地一些娱乐场所设置赌博机,四市不仅迅速查处了网友反映的赌博窝点,而且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净化了社会环境,赢得了群众赞扬。网络问政“问”来社会和谐。部分网友对一些社会问题不满,留言带着怨气,带着火气,如不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就会迅速蔓延。认真办理回复每一条留言,在一定程度上变“上访”为“上网”,化“信访”为“网访”,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6月22日,山东网友王国英在萧县与一家当地企业发生纠纷,轿车被扣,本以为自己在外人生地不熟,不可能解决,就在人民网留言发牢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萧县公安部门很快帮他追回被扣车辆,并且留下联系方式听取他的意见。事后,他专门在人民网留言致谢。
我省网络问政取得了显著成效,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
信力、凝聚力,拉近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然而,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们将更加重视和借助网络,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把网友的关切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把网友的智慧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措施,推动安徽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省委书记张宝顺这样亲笔回复网友。这是对民意的竭诚尊重,也是对网友的郑重承诺,预示着安徽的网络问政之路将更加广阔,更加精彩。
第三篇:关于网络问政的分析
姓名:廖仁武学号:20140515592
关于网络问政的分析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由此,便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名词——网络问政。那么,什么叫作网络问政呢?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以后的发展方向又会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大胆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 何为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顾名思义,我们便可以理解,就是政府和广大普通民众通过网络这一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互通信息,实现上传下达,让政府的决策实现科学化 、民主化。政府通过网络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而广大普通民众则通过网络问政府有关部门表达合理诉求,督促政府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 网络问政是如何产生的?
网络问政产生在现实世界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作例证,其一,2014年2月份云南省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其二,同样是2014年2月份,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引全国瞩目。对此有专家称,这标志着素有议政传统的网民,开始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更有人惊呼,草根网民“从政”元年来临。或许“躲猫猫”网民调查团的调查结果令人遗憾,但无奈也罢,法律缺失也罢,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思考,已可谓意义非凡;而洛阳“三剑客”以网民身份出任代表委员,也曾一度引 发争论,但不难看出的是,网络民意正从隐性走向显性。
通过这两起标志性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网络问政产生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有代表性的网络问政事件的激励推动了后来更多的,更为频繁的类似现象的产生,这算是“蝴蝶效应”的有力印证。这个原因可以看做是催化剂,它催生了网络问政这样一个具有广大消费人群的消费市场。
然而,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想到,那就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广大普通民众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平台,因为网络相比传统媒体来讲,它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听到各种声音,看到各种现象,嗅到各种气息。
最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国内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建设也获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政治民主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是网络问政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民众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通过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看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政治民主化的进步,没有舆论环境的极大改善,我们又如何能够听到广大民众的多元化的声音呢?
二. 网络问政的发展状况
从2014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网络问政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问政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一些关于网络问政的网站建设逐步走向完善,不仅有便捷的意见和建议的表达渠道,还有日益完备的网络监管措施,这让网络问政的可操作性逐步加强,广大民众的参与秩序也逐步走上正轨。
2.广大官员逐步适应网络问政
在这个方面,国家领导人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因此,广大官员们也就逐步淡化官本位
姓名:廖仁武学号:20140515592
思想,放下架子,深入网络,走进群众,倾听民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1. 广大民众积极有序参与网络问政
随着改革开放得进一步深入,国内民主政治建设也进一步加强,民主化进程逐步推进,国内舆论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逐步提高,这使得网络问政的秩序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四.网络问政未来的发展预测
根据目前国内政治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网络问政这一新兴的官民交流平台会得到更好地发展。相关的网站建设会极大的完善,监管体制日益健全。随着反腐倡廉的强力推进,广大官员们的作风将会得到极大改善,民众也会将这一意见和建议的表达平台运用得得心应手。总的来说就是,网络问政将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主流平台,成为我国政治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贵在“同频共振”
近年来,中安在线 “网络问政”、“安徽公安在线”、芜湖“市民心声”等网络互动平台人气指数一路飙升。进入web2.0时代,我省党政机关纷纷搭上 “网络直通车”,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作为新时期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网络问政”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同频共振”中,充分彰显了执政者亲民为民的可贵情怀。
“网络直通车”能否直通百姓民心,关键在于能否把好“网络民意”的方向,找准“网络问政”的定位,在“同频共振”中树立强大的公信力。今年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在人民网掀起了澎湃热潮。对此,人民日报编辑点评:“以‘金点子’构筑政通人和的桥梁,安徽这个‘金点子’含金量不低。 ”经典案例不胜枚举,需要深入研究总结。当然,也有少数地方和个别部门“网络问政”不够“给力”,“直通车”通而不畅,“连心桥”连而不紧,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遵循网络规律,创新问政思路,求得最佳效果。
“网络问政”发于“网”,兴在“政”。与传统问政方式相比,“网络问政”优势在于网络互动。其一,社情民意渠道由此拓宽,百姓心声第一时间抵达党政机关,在交流时空上实现“零距离”;其二,网民主体作用更加彰显,热心网友依法有序参政议政,在社会管理上实现从政府唱“独角戏”向社会奏“交响曲”转变。一些“网络问政”平台之所以能集聚超强人气,就是因为它们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亲民爱民的“回音壁”。许多党政机关在“上网听民意”的同时,更加注重“下网解民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增添了和谐因素。
“网络问政”始于“问”,重在“答”。始于“问”,即要“问”百姓心声,“问”民生疾苦,“问”金玉良言。如此一“问”,好比一面“镜子”,揽镜自照,可察为政得失;如此一“问”,像立一根“标杆”,对标自查,可见努力方向。只要“问”在关键处,“问”到心坎上,就有“含金量”。重在“答”,即要针对网友留言,分门别类认真处理,做到 “有问有答”、“有问必答”,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只要“答”得及时,“答”得响亮,“答”得精彩,就能树立公信,赢得民心。
“网络问政”立于“长”,见在“效”。 “网络”不是一盘散沙,“问政”不在一时一地。 “网络问政”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置身网络时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官民,在社会管理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党政机关,更要主动作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只有网上网下全面联动,从“键对键”到“面对面”,从“网联网”到“心连心”,就能汇聚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在创新管理中实现政通人和。
第五篇:网络问政
浅谈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目的:
介绍网络问政的涵义和特点,探讨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同时,网络问政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末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主要内容
(一)网络问政的涵义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猛扩大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
1、开放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个ip地址,就拥有了公开表达言论的条件和权利。网络上,人人都有麦克风,不需要举手和被允许才能发言,显现出最原始的社睛民意。
2、快捷性。互联网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当今社会最便捷的传播方式,为网络问政搭建了新平台。
第 1 页 共 1 页
3、使用者身份的隐蔽性。网上匿名发言,起到了保护网民身份安全的作用,使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避免了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了官员在民众心理的威压感,增强了网民问政的积极性。
4、交流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网络上,可以不考虑官民的身份差别,让政府官员与老百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让问政于民处于一种良性平等的氛围之中。这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
(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三)当前我国网络问政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网络问政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网民传播信息失真或情绪化;政府只问不答或答而不及时现象大有存在。不少民生博客开的有声有色,但也有一部分差强人意。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内容,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没有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原创博文,全是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长时间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网络问政不足的因素主要来自网民与和政府两个方面:
1、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在网络这个“舆论场”中,谁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由于网民素质差异很大,其身份的匿名性必然导致理性型网络舆论与非理性型网络信息同时滋生,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共存,不易辨别。网络海量民意信息中杂存很多失真信息,必然影响政府决策的积极性。
2、网络问政缺乏长效机制。目前网络问政远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效应,导致有些网络问政渠道形同虚设、信息不全,导致敷衍民意与只问不管现象的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网民的参与热情,不利于网络问政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措施
1、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常态化。
一个优质、高效的“问政网络”平台,科学、严密的制度保证是第一位的,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完善的网络问政制度体系,促成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1)建立有效的网络民意回应制度。
信息回馈性是政府与公众合作管理公共事务的必然要求。它使得政府行政行为变成“政府一公民”之间的有效互动。要积极推进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对民意的吸纳、回馈与说理。力求做到对网民的来贴“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答复”,实现“一个平台受理、一个部门调处、一个结果答复”的办事规则,形成有效的网络民意回应机制,提高网络问政参政的积极性。
(2)建立限时问题办结制度。
线上问问题,线下解决问题是网络问政的真正目的,因此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要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线下加以研究,切实解决网络反映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网络民意问题。
(3)建立网络问政监督问责制度。
网民对网络问政平台上政府部门回复评分,是利用公众力量促进政府作风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惠州探索了一条有效的路径。采取网上打分的方式,对答复不及时,或敷衍推诿、或应付差事的给予群众监督,采用“红黄绿”灯警告,对超时未答复的部门给予黄灯乃至红灯警告,对红灯警告较多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4)建立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考核制度。
将网络问政的形式和结果纳入政绩考评体系,对处理不及时或根本不处理,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对政府官员网络问政的实质性约束,使网络问政真正落到实处。
2、转变官员的服务理念,提高党政干部网络问政技术技巧。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
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官员要重视网络民意,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促使网络问政向纵深推进。
3、增强网民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规范网络问政体系。
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候,由于有的网民整体素质不高,容易错误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塑造理性网民。通过提高网民基本的政治知识,促成其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提高网民的意识,使网民认识到网络政治参与活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反映自己的意见、愿望与要求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三、总结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是否善于借助互联网问政于民,彰显着一级政府是否尊重民意,是否尊重互联网,也考验着一级政府能否以开放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不断进取的健康心态去接受网络民意。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已经为各级领导利用互联网问政于民作出了表率。但现实也严峻地表明,很多地方党政机关负责人对网络问政毫无概念,从思想认识到技术手段都严重缺失。尽管网友对网络问政的成效心存质疑,但是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不断重视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我有理由相信网络问政将实现“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通过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入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网络问政的成效将不断显现。
四、思考问题
1、谈谈网络问政的意义?
(1)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通过网络可以更直接、更广泛
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使很多问题更显性化、公开化,可以极大地拓展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使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有效。
(2)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对于政府部门捕捉舆情信息、不断挖掘民智具有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政府的信息来源,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富矿”。网络问政使领导者视野更宽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
(3)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网络举报可以使纪检等部门快速获取举报信息,成为反腐利器。2014年6月和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开通当日均因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络瘫痪,体现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
(4)网络问政是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网络问政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推动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如政府网站的电子自助服务、“12345有事找政府”的服务系统、短信群发应急预警等网络工具的运用为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