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请勿抄袭Www.HaOword.cOm)“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周恩来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从诞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审计所拥有的地位。因为政府审计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如何主动发挥政府审计的主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执法权,维护审计秩序,赋予审计职能的公开、公正、公平,揭露社会审计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督促内部审计协助国有资产经营者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对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要双管齐下,只能强化,不可弱化,否则将对政府审计的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的转型需要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切实把审计监督工作融入到创新创业发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进审计转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政府审计的道路必将更加辉煌。
第二篇: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周恩来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审计计划的安排,要思考如何进一步体现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见,参与法治建设,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听取所属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征询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编制滚动项目计划,但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差距,从实质走向形式,走向前台,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还有一个过程。在目前政体下,从人大、政协所代表的层面,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如何走向书面化、制度化,可以更加规范和透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探讨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和民众的主张,听取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而言之,政府审计的项目计划安排要考虑,一是要立足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要在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安全上更好地发挥宏观绩效审计的作用。二是要从国家的整个经济领域角度,运用审计手段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要调整审计的着眼点,我们在审计中总把着眼点放在钱和物上,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更多的是围绕钱和物展开。但是,现实生活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为此,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因为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失误或偏差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某单位或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新世纪,加强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价应是国家审计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三)关于审计公告和绩效审计
审计公告掀起了审计风暴,审计公告是阳光下的权力制衡,但部分舆论认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几年来,审计公告从揭露问题的角度是有力的,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审计公告后屡审屡犯的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审计的威慑力,更可以说是软化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审计沦为社会的同情者,这与政府审计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归根结底,症结在于审计公告缺乏执行手段。在“20**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原李审计长讲到面临的困惑, “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直到今天这个困惑还在继续。可以说是审计公告还不够彻底造成的,如何解决审计公告的后遗症问题,值得大家研究与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应有选择的进行,如民众关心的政府负债、社保基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民生的这是民众的知情权,这些项目要审计公告,也应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公告其运营的绩效。在搞绩效审计的同时,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不能放松审计的基本功,查错防弊基本职能不能丢,更应注重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同时作为审计的鉴证职能,展开评价的前提,必须是真实与合法,否则招致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果。社会公众是市场的观众,政府审计不能自卖自夸,更不能充当挡箭牌,因为最终面临市场实践的真实检验,实质上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
(四)关于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问题是审计工作的源头,在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的今天,有多少审计对象纳入了我们的监督范围,有没有存在监督死角。在信息化的技术条件下,在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对象数据库,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科学管理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从诞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审计所拥有的地位。因为政府审计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如何主动发挥政府审计的主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执法权,维护审计秩序,赋予审计职能的公开、公正、公平,揭露社会审计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督促内部审计协助国有资产经营者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对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要双管齐下,只能强化,不可弱化,否则将对政府审计的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的转型需要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切实把审计监督工作融入到创新创业发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进审计转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政府审计的道路必将更加辉煌。
第三篇: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剖析材料
根据县委贯彻中央及省市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安排和部署,我镇已完成了动员学习阶段的任务,并进入了查摆问题、自查自纠阶段的实质性工作。为了真实反映我镇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向各级干部职工群众发征求意见表、班子成员相互交心谈心、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相互交心谈心、召开有辖区内的县镇、镇“两会代表”、退休老干部代表、村干部代表、专业大户代表、场镇单位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领导班子中存在的作风不实的问题,并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切实制定整改措施方案和措施。现剖析如下:
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团结和指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我们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的作风优劣,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出党风的好坏。调查、座谈和征求意见表反馈的结果显示,我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主流是好的,党委政府机关总体上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有些很严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干部下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办事处或镇上,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班子领导成员更是没有给分管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
2、在服务职能上,思想转变不到位。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取消农民税费后,现在个别班子成员和许多机关干部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村社,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有的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推诿、哄骗的方式打发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拒群众于千里之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3、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机关学风不浓。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学习培训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少,知识老化,少数干部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不能独挡一面处理事务,有的甚至没有能力履行岗位职责,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个别班子成员和少数机关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同志缺乏应有的本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虽然有许多干部手中持有计算机培训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在学习上,没有树立起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个别班子成员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水平最高,能力最强,本事最大,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起群众,不愿意向群众学习,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不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把邓小平理论看成是死板、僵化的教条,没有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去开动脑筋,找准适合xx经济发展的路子,结果导致某些决策失误,引起群众的不满与抵制。对此,个别同志不及时修正偏差,改正错误,反而责怪群众“落后”、“保守”、“思想僵化”。
4、诫勉惩处乏力,干部纪律松散。表现为部分干部上班期间经常迟到、早退、吃早点、买菜、购物、办私事;还有少数干部经常迟到、早退长达一两个小时,有的部门下午4:30以后就无人上班,甚至有极少数干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经常不上班;部分干部上班后闲聊无事、经常在三五几人座在一起聊天等。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极少数干部不说实话、不干实事,欺上瞒下;还有少数人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以个人恩怨经常乱告状、胡作为,直接影响安定团结、损害和谐稳定、破坏经济发展;还有的干部甚至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经常参与赌博、经商办企业、大吃大喝等不廉洁的活动,有些机关干部由于饮酒过量,言行失态,在群众面前出丑,有的甚至酗酒后争吵不休,影响很不好;有的干部白天饮酒,说话办事面红耳赤一脸酒气,形象大打折扣。
5、在干部管理上,政治教育缺位,思想作风涣散,存在重罚轻管现象。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有时搞“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相当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6、个别班子成员遇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互相掣肘。突出表现在个别班子成员有利就争,无利就推,分管工作相互之间主动配合差、自行沟通少、工作难协调,互相推诿扯皮,凡事都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协调;在班子内部,个别领导缺乏领导艺术,不能有效地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成员之间缺少信任,不能听取群众的正确意见、建议,大小事一把手亲自决定,副职作用难以发挥;还有的领导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的认识权力就是责任,不按政策和程序办事,把正常工作视为个人感情,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私有,部门作风比较生硬;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错误的东西无动于衷,不批评、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批评下级轻描淡写,批评同级躲躲闪闪,批评上级遮遮掩掩,有的自我批评避重就轻,批评别人是浮光掠影,还有的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在党内不说,到党外乱说,遇到困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结果是软化原则态度,宽容落后情绪,迁就个人主义,助长歪风邪气;个别同志怕管事、不惹事,对干部作风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导致干部存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突出。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消极怠工,不思考发展,整天混日子,有的领导不能带头遵守组织纪律,出差办事不打招呼,有的领导在廉洁自律方面不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存在上班办私事,参与赌博,干部群众意见大。
当然,上述问题中,是我们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中的典型,大多属个性问题,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这些典型确实存在着,而且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
二、整改方案及措施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一要健全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认真落实,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步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二要创新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领学相结合、讨论交流与专题辅导、观看录像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干部职工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政治业务培训、参观学习、外派挂职锻炼及高层次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三要丰富学习内容。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三农”工作的有关知识和“五五普法”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四要注重学习效果。每人都要建立学习笔记,结合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撰写体会文章或理论文章。每人每年记学习笔记不少于万字、撰写体会或理论文章不少于5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精学、深学上下工夫,在指导实践上做文章,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五要加强督促检查。成立学习督查小组,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重点检查学习笔记、体会或理论文章记录上报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容。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深化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在每年两次的中心学习上要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倡导班子成员挤时间自学,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多样,在自觉性、经常性、实效性上狠下工夫。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着想,多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多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遵守廉政承诺,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防范教育,从腐败案例中认真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为普通党员干部树立榜样。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健全理顺各种会议制度,定期及时召开党委会议、书记、镇长办公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端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要实行轮岗交流制度。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和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志的智慧和特长进行轮岗交流,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要建立干部培养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优化干部成长环境,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送出去培训、多岗位锻炼等形式,给干部进步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四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建立干部监督责任制,领导干部负责对分管分管部门负责人的监督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对部门、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及时严肃的批评和抑制干部职工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4、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检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建立起涵盖机关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促进机关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实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对每项工作和每个岗位都建立工作标准,做到“定任务、定时限、定质量、定责任”,年终对照标准进行考核,兑现奖惩。规范工作程序。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核心,按照规范、科学的要求,逐步规范各项工作程序,特别是公开部门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快速、简捷办事,做到每个环节科学严谨,实现日常工作规程化、重点工作预案化、软性工作日常化。抓紧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把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民主评议等方式,实施对机关干部的科学考核和有效管理。要坚决破除干部“走读”现象,树立勤政为民的基层干部形象;坚决破除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无所作为的现象,树立迎难而上,有所作为的创业形象;坚决破除乐于当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现象,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试验,敢于突破前人,鼓励后人超越前人的有为官员形象。坚决刹住干部赌博歪风,树立干部洁身自好的形象。机关干部职工要增强“四个意识”:一要增强抢抓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机遇是一种流动的资源,错过机遇就会错过发展,在机遇面前要做有准备的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获得更多资源发展自己,真正把机遇变成推动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果。二要增强团结奋斗意识。团结就是力量。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职工要把团结奋斗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要以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平安和谐新xx的共同目标团结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从而达到建设一流的队伍,培育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业型机关,促进全镇社会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提升的目标。三要增强加快发展意识。加快发展是我镇最重要的任务,围绕加快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要求,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5、扎实开展以“三用心”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
无论是班子领导干部,还是机关一般干部,都要按照“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要求,真正为民抓大事、为民解难事、为民办实事、为民做好事。
一是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把机关干部住房公积金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和工作经费落到实处;要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代表会议,及时向老领导、老同志通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听取和征求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按政策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对镇、村干部要正确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道路、水利、天然气开通、集镇卫生、农业产业化发展、社会稳定等反应强烈的问题要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切实尽快解决好。对镇、村干部在艰苦条件下,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为全镇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畅心的工作环境。
二是要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要加强机关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果断地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听汇报与领导干部亲自调研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党委领导和领导干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每位班子成员年内都要轮流到各村讲党课、或法制讲座、或技术培训、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辅导报告一次以上,达到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真实民意和现场办公。
四是要在强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上下功夫。要充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共同营造一种党风纯、民风淳、干部廉、社会和谐的良好格局!
第四篇:审计理论实践剖析材料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础是学习,关键在于实践运用。审计机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运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科学发展理论在国家审计领域的理论创新,它用比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抓住了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核心要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中各内部组织的分工协作,发挥各自功能的内在机理,使审计目标任务与国家治理目标任务高度重合,拓宽了审计视野,拓展了审计的空间,解放了审计思想。
一、正确理解“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核心价值观。免疫系统论体现国家审计责任、公正的价值。国家审计核心的价值在于:责任的精神,公正的标准。国家审计应当回归到政府责任这个直接的审计推动元素,把鉴定政府责任履行、帮助政府履行好责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国家审计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内缊着公正的价值,体现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又是国家实现民主的基本要素。坚持公正的标准是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决定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发挥治病免疫功效的程度。
二、理性思考发挥免疫功能有效途径。免疫系统具有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并消除异常、疾病、风险而恢复常态的特性。正常发挥免疫功能的关键在于识别、反馈异常,通过审计建设性作用来达到免疫各子系统有机协调发挥最佳状态。审计的建设性就是要审计工作者发现或研制好的“疫苗”,并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内生能力。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能诊断已经存在问题或潜在问题,消除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要通过分析问题根源,能提出治本建议对策,研发针对性“疫苗”供患者使用,不仅根治病源恢复常态,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体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的水平或状态上运行。
三、积极在实践中探索。
(一)坚持开放、公开原则。开放、公开是发挥建设性作用基础。一是计划开放。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审计工作要满足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者的诉求,审计计划目标的创设过程要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吸纳社会各方意见,反映社会各方需求,体现相关利益者要求。二是结果公开成为常态。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信息。社会主体能平等获取审计信息,参与社会管理者和经济投资主体,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行使权力或用脚投票,从而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三是按产品定位组织生产。根据审计现有资源,对生产产品进行定位。根据服务对象细分审计服务产品,按服务对象分类出具意见和建议,提高意见建议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二)坚持“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原则。“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是“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质量的本质要求。“免疫系统论”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依法、程序,而且审计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的有机统一。既立足于监督,坚持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不放松,这是相关当事者认识问题的基石,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又着眼服务,注重深刻分析问题的本质,是政策、体制、机制上需要完善,还是问题做法违背客观规律,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从而提出“怎么办”的意见建议。
(三)重塑审计管理提升审计价值。重塑审计管理是提升审计价值的有效途径。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产品质量直接体现为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任何一种产品一样,最终产品的质量是由以前每道工序的质量决定的。要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就必须有一套与之匹配审计管理体系。现行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还停留在行政执法型审计的管理模式上,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捆住了人们的手脚,影响着绩效审计发展的进程。现在是形势倒逼,管理必须重塑。一是审计机关要从数量型的审计项目中解放出来,以目标为导向,围绕事项确定审计工作,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审计事项确立由主观判断为主调整为以需求调查为主,提升审计事项价值,实现与需求的直接对接。三是审计方案除流程式、当事人管理外,引入独立第三者(方)意见,提高方案使用价值。四是延伸审计产品管理价值链,审计产品不能局限于报告、决定、建议,应将审计产品拓展至审计全过程,对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形成审计信息、要情、专报也作为审计产品管理,同时对审计产品价值进行跟踪,包括审计整改落实、有关批示的落实情况。所有审计产品纳入审计项目要素进行管理,归入审计方案控制范畴。五是内部控制环节实行弹性管理。根据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优化程序与效率的配置。对资金规模小、审计业务单一,或者审计结果无须处理处罚的审计项目,省略第三级复核;对临时交办事项单一的任务,按交什么,办什么的原则,可持审计通知书或介绍信对交办事项进行调查,调查报告经签发程序送交办单位。六是发挥审计组团队优势,将审计组讨论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纳入审计组必经会议议程,发挥审计组集体智慧作用。
(四)做好绩效审计的细节策划。绩效审计从结果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抓住了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二是揭露了体制性障碍、政策制度性缺陷、管理的漏洞,促进了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当前项目中有不少好的绩效审计议题,但实施更多停留在理念上或在报告阶段的提炼上,没有贯穿审计全过程,绩效审计特点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关键是绩效审计细节策划不到位。在确定绩效审计目标主题后,关键在于工作细节的策划。这些细节主要包括:制定审计标准,利用审计标准对审计事项的绩效状况进行分析和衡量;用标准指导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到哪里收集证据,证据涉及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审计过程中要收集多少资料,获取哪些证据,找哪些人谈话,如何进行调查等具体内容。所有工作围绕绩效审计的目标指向,实现力的矢量最大化。
第五篇:审计人员个人剖析材料
审计人员个人剖析材料
近一个时期以来,按照盟委行署的统一部署,在局党组精心组织下,通过对肃风整纪和机关工作作风等方面理论的系统学习,我本人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老的审计人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加强政治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学习中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达到提高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原因
1、没有处理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关系,存在轻政治重业务思想。多年来,由于自己是业务干部,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学习也是紧紧围绕业务展开,并能做到认真自觉。认为业务干部就应该多钻研业务少问政治。至于政治学习,只有通过电视、报纸或机关统一组织才去被动学习,没有系统性,认识得不到根本提高。
2、对新形势下审计的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由于不注重政治学习,对新形势下的工作审计不能够站到一定高度去认识,认为审计局只是一个监督部门,既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不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宏观决策依据,审计项目大多为具体审计,审计只是查问题、处理处罚及纠正问题。本人是从事财政审计的工作人员,受狭隘思想所限,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只注重本级财政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大多是对资金本身的拨付渠道、结算方式和收入支出结余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不能够对其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存在一定表面性。
3、业务学习不够积极。近一两年,财政体制改革比较大,由于受环境所限,没有对新知识提前进行系统学习,到了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新问题,现找资料,现学现用,态度不端正。
4、廉政建设方面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存在吃"人情饭"的问题,但不存在查人情账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对于本人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以前的思想和认识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你的一言一行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政治性,你是代表国家在行使其职能,你一个人做好与不好,将影响整个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两不误、都过硬,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按审计纪律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