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自查报告多篇范文
[导语]扶贫攻坚自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扶贫攻坚行动自查报告
20xx年,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上级统一要求,我镇对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常工作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按照县上统一要求,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及相关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扶贫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职责分明、人员精干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在此基础上,镇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抽调农业服务中心、民政工作人员组成,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总抓和综合协调职能,组织水利、农业、林业、土地等业务部门通力配合,协助镇扶贫办定规划、搞论证、建项目,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得到整合,起到了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扶贫项目实施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整合资金,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镇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认真落实扶贫工作,争取资金200万元,在村、村开展扶贫项目建设,一是新建成村2.76公里水泥路,投入60万元,打通了与镇的通道,方便百姓出行;产业扶贫投入40万元,用于扶持黑山羊养殖基地发展,目前已建成羊圈五3000平方米,存栏黑山羊200余头。二是村道路建设投入90万元,新建成7.6公里水泥路,涉及未通路的9个社,基本做到了社社通主干道、户户通水泥路;投入10万元,新建改造水库尾水渠主干渠道2公里,做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泄洪,排灌结合。以上项目工程全面已经完成并报送相关资料到扶贫移民局,已结算相关工程资金。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改善了贫困村的现状,增强了两个村产业发展后劲,形成了群众满意度高、工程建设质量好、扶贫工作全程无上访的良好局面。
2、结合“驻村帮扶”工作,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的原则,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强化惠农政策宣传,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加强日常考核督查,汇同驻村帮扶部门县地税局和县经科局认真落实驻村帮扶工作,在村、村分别开展了贫困慰问,并落实帮扶项目,包括投资扶持村临时安置房、投资建设村饮水蓄水池各1座、赠送化肥13吨、积极谋划手工粉条产业发展等工作。
三、精准识别工作
按照统一要求,认真开展我镇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在上半年的数据基础上,于12月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一次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各村驻村工作组确保户户见面,签字确认,再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讨论通过,做到户户清楚、情况明确。我镇原有贫困户521户1332人,这次清理共清理出贫困户9户26人。目前我镇现有贫困户512户1270人,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并上报。
【第2篇】扶贫攻坚工作自查报告
,我局承担的扶贫攻坚重点目标“16个扶贫专项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一是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7200户;二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三是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四是定点精准帮扶柳林镇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及开展情况
1.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955户,并已全部录入至《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对各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的督查,有效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3.完善、度申报的传统村落后续资料,积极推进度传统村落的调查,并收集、上报相关资料。
4.精准识别贫困户共159户,贫困人口578人,制定了精准扶贫相关规划和措施。
二、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当年年底前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及数据录入工作目标任务。
2.深入调研,科学计划。制定并印发了《恩阳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恩住建发〔〕56号)。建立了按家庭住房困难程度排出危房改造先后顺序的原则和措施。督促和不定期抽查各乡镇的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在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分期分批推进、分户分类实施”的原则,依据农村困难群众“安全、适用、经济”的居住标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
3.严格程序,全面公开。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做好危改对象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及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委评议—村公示—乡(镇)审查—乡(镇)公示—区复查核准”的程序实施,严格执行公示、监督制度,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危房改造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支付到农户,保证了专款专用,把危房改造政策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的群众中。
4.严把质量,确保进度。具体施工中,由于村庄多,困难户分散,点多面广,我们要求各乡(镇)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全权负责工程现场管理,对困难户建房的防震抗震措施进行指导,认真组织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现改造房屋已全部竣工。
(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
一是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开展了多次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的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设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标语20处;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化宣传10次,在各乡镇设置宣传栏25个,先后张挂宣传标语25幅,组织街头宣传2500人次,印发各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共计10000余册。
二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督查。采取明察暗访、曝光通报等方式,有力促进“7+1”工程的扎实开展;加强相关部门与挂联乡镇的协调配合,落实措施,确保全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圆满完成。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所有乡镇(登科街道办事处除外)基本完成“一条示范街、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批生态村、一批垃圾收集设施、一座标准公共厕所、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任务。同时,恩阳区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于6月18日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三)积极开展传统村落申报。
首先,积极加强传统村落的申报。我局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抽派专人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照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村落进行全面普查,对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由我局逐一审核、包装,并及时申报。目前,青木镇黄桷树村取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下八庙镇凤凰包村、青木镇成城村、兴隆场乡玉皇村成功取得“四川省传统村落”称号。,我区又申报了16个村,省住建厅督办组于5月20日至23日到我区进行了专项督导。目前,上报资料正在接受的评定。其次,增强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在新村建设中,建设、开发若涉及到保留较好的传统村落,不随意动传统村落,即便确实要动,必须有度。同时,注重改善传统村落人们的生活条件,确保人们能留在村里,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
(四)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局党组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到人,挂包到户”的帮扶模式,帮扶队长由局党组成员担任,每月驻村不少于13天,局党组成员均任帮扶组长,定点帮扶3-5户。局党组经深入征求帮扶村的意见,选派了3名政治素质过硬、有思想头脑和精干务实的年轻党员干部,全脱产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组织了20名党员干部分别帮扶3-5户,且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经过一年的帮扶,解决了帮扶村100%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建设32.8公里的通村路路基,其中硬化路面7.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90户,通过拉赞助等形式,争取社会扶贫基金10万元/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社的农村危房改造有超面积现象。个别农户危房改造时,亲戚朋友帮忙,有子女即将结婚及家中三代人等不同原因,面积超大到80—90平方米,验收过程中,定为不合格将会引起上访事件,定为合格将与政策有偏差。
二是传统村落保护主体责任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个别乡镇、村落领导重视不够,对人员、经费配备不足。其次,修缮维护资金欠缺。国家、省市只对申报成功为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古民居安排少量经费,甚至未安排。由于新区本级财力短缺,传统村落无专项经费保障,很多村落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毁坏。第三,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居民认为古民居破旧难看,而且现实中存在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房间窄小、布局不合理等情况,不适合现代居住生活要求。为改善居住条件,相当一部分居民在原址进行改建,甚至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整体性。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巩固提升。我区所实施的“7+1”工程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再提升、再细化的民生工程。大力实施“7+1”工程为以后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开展过程中,部分乡镇管理常态化不够。
四是精准扶贫难度大。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局定点帮扶的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贫困涉及地域面积大、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地域因素、交通条件等制约因素多,要彻底解决三个村的脱贫问题,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复核修改完善档案资料,做好纸质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二是强化乡(镇)、村职能。加强调研,科学编制危房改造规划,将精准扶贫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我区困难群众彻底告别住危房的历史,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真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三是用真情出真力,保精准扶贫见实效。结合实际,实行“责任到人,挂包到户”的责任机制,合理发展扶贫项目,务实帮扶柳林镇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圆满完成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四是继续加强申报的传统村落资料完善,加大传统村落的申报。
【第3篇】扶贫攻坚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我局承担的扶贫攻坚重点目标“16个扶贫专项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一是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7200户;二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三是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四是定点精准帮扶柳林镇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及开展情况
1.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955户,并已全部录入至《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对各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的督查,有效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3.完善、度申报的传统村落后续资料,积极推进度传统村落的调查,并收集、上报相关资料。
4.精准识别贫困户共159户,贫困人口578人,制定了精准扶贫相关规划和措施。
二、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当年年底前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及数据录入工作目标任务。
2.深入调研,科学计划。制定并印发了《恩阳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恩住建发〔〕56号)。建立了按家庭住房困难程度排出危房改造先后顺序的原则和措施。督促和不定期抽查各乡镇的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在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分期分批推进、分户分类实施”的原则,依据农村困难群众“安全、适用、经济”的居住标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
3.严格程序,全面公开。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做好危改对象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及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委评议—村公示—乡(镇)审查—乡(镇)公示—区复查核准”的程序实施,严格执行公示、监督制度,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危房改造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支付到农户,保证了专款专用,把危房改造政策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的群众中。
4.严把质量,确保进度。具体施工中,由于村庄多,困难户分散,点多面广,我们要求各乡(镇)择优选择施工人员,全权负责工程现场管理,对困难户建房的防震抗震措施进行指导,认真组织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现改造房屋已全部竣工。
(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
一是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开展了多次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的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设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标语20处;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化宣传10次,在各乡镇设置宣传栏25个,先后张挂宣传标语25幅,组织街头宣传2500人次,印发各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共计10000余册。
二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督查。采取明察暗访、曝光通报等方式,有力促进“7+1”工程的扎实开展;加强相关部门与挂联乡镇的协调配合,落实措施,确保全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1”工程圆满完成。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所有乡镇(登科街道办事处除外)基本完成“一条示范街、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批生态村、一批垃圾收集设施、一座标准公共厕所、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任务。同时,恩阳区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于6月18日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三)积极开展传统村落申报。
首先,积极加强传统村落的申报。我局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抽派专人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照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村落进行全面普查,对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由我局逐一审核、包装,并及时申报。目前,青木镇黄桷树村取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下八庙镇凤凰包村、青木镇成城村、兴隆场乡玉皇村成功取得“四川省传统村落”称号。,我区又申报了16个村,省住建厅督办组于5月20日至23日到我区进行了专项督导。目前,上报资料正在接受的评定。其次,增强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在新村建设中,建设、开发若涉及到保留较好的传统村落,不随意动传统村落,即便确实要动,必须有度。同时,注重改善传统村落人们的生活条件,确保人们能留在村里,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
(四)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局党组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到人,挂包到户”的帮扶模式,帮扶队长由局党组成员担任,每月驻村不少于13天,局党组成员均任帮扶组长,定点帮扶3-5户。局党组经深入征求帮扶村的意见,选派了3名政治素质过硬、有思想头脑和精干务实的年轻党员干部,全脱产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组织了20名党员干部分别帮扶3-5户,且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经过一年的帮扶,解决了帮扶村100%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建设32.8公里的通村路路基,其中硬化路面7.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90户,通过拉赞助等形式,争取社会扶贫基金10万元/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社的农村危房改造有超面积现象。个别农户危房改造时,亲戚朋友帮忙,有子女即将结婚及家中三代人等不同原因,面积超大到80—90平方米,验收过程中,定为不合格将会引起上访事件,定为合格将与政策有偏差。
二是传统村落保护主体责任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个别乡镇、村落领导重视不够,对人员、经费配备不足。其次,修缮维护资金欠缺。国家、省市只对申报成功为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古民居安排少量经费,甚至未安排。由于新区本级财力短缺,传统村落无专项经费保障,很多村落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毁坏。第三,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居民认为古民居破旧难看,而且现实中存在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房间窄小、布局不合理等情况,不适合现代居住生活要求。为改善居住条件,相当一部分居民在原址进行改建,甚至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整体性。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巩固提升。我区所实施的“7+1”工程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再提升、再细化的民生工程。大力实施“7+1”工程为以后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开展过程中,部分乡镇管理常态化不够。
四是精准扶贫难度大。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局定点帮扶的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贫困涉及地域面积大、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地域因素、交通条件等制约因素多,要彻底解决三个村的脱贫问题,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复核修改完善档案资料,做好纸质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二是强化乡(镇)、村职能。加强调研,科学编制危房改造规划,将精准扶贫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我区困难群众彻底告别住危房的历史,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真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三是用真情出真力,保精准扶贫见实效。结合实际,实行“责任到人,挂包到户”的责任机制,合理发展扶贫项目,务实帮扶柳林镇过街楼、桅杆垭、双柏垭三个贫困村,圆满完成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四是继续加强申报的传统村落资料完善,加大传统村落的申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扶贫攻坚自查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