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康复幼儿园达标评审自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聋儿康复幼儿园达标评审自查报告
在省市残联、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聋儿康复幼儿园经过紧张地筹备,于20xx年9月成立,xx年9月开始采用全日制形式办班,20xx年4月,经市残联批准,正式更名为春雨聋儿康复幼儿园。聋儿康复幼儿园积极按照聋儿语训康复机构的有关规定,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康复质量。三年来,共有22名聋儿在本康复幼儿园接受听力语言训练,有10名聋儿已通过康复回归有声世界,进入普校进行随班就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提高认识,优化思想舆论氛围
聋儿早期语训康复是一项抢救性的良心工作。聋儿语训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回到有声的世界还是堕入到无声的世界,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1、抓好语训教师师德、责任感方面的教育。语训教师是康复战线的第一梯队。我们经常利用调研、观课等机会,向语训教师传达“教师就是天使”、“康复就是救人”的聋儿康复理念,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教师为了聋儿未来努力奉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重视做好聋儿康复方面相关制度的完善。幼儿园先后制定修订了《语训教师的使命》、《语训教师工作职责》、《聋儿语训资料搜集、保管要求》等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必依,严格要求。
3、努力做好聋儿家长的培训工作。我们将聋儿家长的培训纳入“家长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开展聋儿家长的培训提高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安排了诸如“助听器的保养和使用”、“聋儿康复中的家庭康复”等多次讲座。学校还组织了多次由校长主持的聋儿家长座谈会,宣传相关政策,沟通思想,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积极开展聋儿康复的社会宣传。我们经常利用“爱耳日”、“助残日”等机会,组织学校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了“保护听力健康”等爱耳知识宣传。
二、完善设施,培优师资,筑牢人力物力保障
1、加强康复幼儿园组织领导。康复幼儿园目前共有主管、分管领导2人,有专职语训教师2人,保育员1人,聘请了扬州声美听力中心的1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听力技术指导员。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聋儿康复机构和学校业务部门的指导,由业务校长亲自抓,课程处也有专人负责聋儿语训工作的安排与督查。幼儿园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配高配强聋儿语训师资。精心挑选了两位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老师担任康复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两位教师都具备大学学历,分别毕业于聋幼儿康复教育相关专业。在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康复幼儿园还经常组织他们到上海英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聋儿康复中心等机构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聋儿康复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
3、完善专业基础设施。近年来,康复幼儿园按照上级康复机构要求,先后建设了集体语训教室、聋儿个训室(视听统合训练室)、生活训练室(家政室)、儿童活动室(律动教室)、体能康复训练室等一批功能训练教室,并按照配置标准,为康复幼儿园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学教玩具、专业图书器材以及听力计、助听设备保养仪、启聪博士视听统合训练系统等专用听力康复设备,满足了开展语训康复工作的需要。
4、加大对聋儿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少聋儿家庭都存在着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送孩子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所有筛查收训的聋儿家庭,我们都积极开展了摸底调查。利用省聋儿康复项目的专项资金,幼儿园给予聋儿及其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康复培训期间不收取聋儿家长任何费用,还给予在外租房的聋儿家庭一定的生活补贴,对其中特别困难的聋儿家庭,还与他们签订长期资助协议,以帮助他们解决参加语训的后顾之忧。
三、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提高聋儿语训质量
1、做好助听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助听器维护人员定期对康复所需的无线调频系统、助听器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助听设施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语训教师也做到每日一检,及时发现聋儿助听器佩戴使用中的问题,做到不让聋儿因助听器效果差而使其康复效果受到影响。
2、规范管理好康复档案。康复幼儿园根据每个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年龄、康复情况、佩戴助听器类型、是否有其它残疾、语言水平、家庭状况等情况建立了个别化康复教育档案,及时记录聋儿康复受训的成长足迹。每学期,对聋儿的康复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的情况作为调整策略,改善教学的依据。
3、科学设置康复课程。围绕听觉语言康复这个中心,幼儿园开设了以语训课为主导的各类适合聋儿发展的康复课程,如图画、游戏、体育、算术、故事等课程等等,每门课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年、月、周计划)。在康复中,我们坚持“听觉优先、口语为主、多元沟通、全面康复”的教育思想,不断探寻提高聋儿康复质量的方式方法。在分科设置课程的同时,我们尝试围绕一定的生活主题安排内容,制定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如“水果”的教学中,就安排了认识水果,说写水果,购买水果,制作水果等学科交叉的内容。这样的综合性主题活动,有利于提高聋儿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我们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在集体教学的同时,也注意了针对聋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单训时间,保证了每一个聋儿都能在通常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训练。
4、加强聋儿康复的教学研究。我们要求语训老师本着“问题就是课题”的思想,把学习、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共商解决的办法。近年来,教师们撰写了聋儿康复方面的教研论文、随笔二十多篇,有的还在省市教研论文比赛中获奖。
5、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聋儿康复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求家长要做好聋儿康复的第一老师,在配合幼儿园康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家庭康复。同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及时就聋儿的康复教育问题,与家长交流沟通。幼儿园定期举办了“聋儿亲子游戏”,“教学半日开放”等活动,增进了聋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提高了家长的康复参与意识,也促进了聋儿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近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复幼儿园老师的辛勤努力下,聋儿语训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方面是康复幼儿园的创办时间比较短,缺少经验的积累,康复的总体成果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部分听障聋儿家长对聋儿康复的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理解,行动上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聋儿康复的全面、有效实施。
第二篇:聋儿康复幼儿园达标评审自查报告
在省市残联、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聋儿康复幼儿园经过紧张地筹备,于2014年9月成立,09年9月开始采用全日制形式办班,2014年4月,经市残联批准,正式更名为春雨聋儿康复幼儿园。聋儿康复幼儿园积极按照聋儿语训康复机构的有关规定,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康复质量。三年来,共有22名聋儿在本康复幼儿园接受听力语言训练,有10名聋儿已通过康复回归有声世界,进入普校进行随班就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提高认识,优化思想舆论氛围
聋儿早期语训康复是一项抢救性的良心工作。聋儿语训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回到有声的世界还是堕入到无声的世界,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1、抓好语训教师师德、责任感方面的教育。语训教师是康复战线的第一梯队。我们经常利用调研、观课等机会,向语训教师传达“教师就是天使”、“康复就是救人”的聋儿康复理念,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教师为了聋儿未来努力奉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重视做好聋儿康复方面相关制度的完善。幼儿园先后制定修订了《语训教师的使命》、《语训教师工作职责》、《聋儿语训资料搜集、保管要求》等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必依,严格要求。
3、努力做好聋儿家长的培训工作。我们将聋儿家长的培训纳入“家长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开展聋儿家长的培训提高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安排了诸如“助听器的保养和使用”、“聋儿康复中的家庭康复”等多次讲座。学校还组织了多次由校长主持的聋儿家长座谈会,宣传相关政策,沟通思想,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积极开展聋儿康复的社会宣传。我们经常利用“爱耳日”、“助残日”等机会,组织学校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了“保护听力健康”等爱耳知识宣传。
二、完善设施,培优师资,筑牢人力物力保障
1、加强康复幼儿园组织领导。康复幼儿园目前共有主管、分管领导2人,有专职语训教师2人,保育员1人,聘请了扬州声美听力中心的1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听力技术指导员。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聋儿康复机构和学校业务部门的指导,由业务校长亲自抓,课程处也有专人负责聋儿语训工作的安排与督查。幼儿园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配高配强聋儿语训师资。精心挑选了两位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老师担任康复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两位教师都具备大学学历,分别毕业于聋幼儿康复教育相关专业。在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康复幼儿园还经常组织他们到上海英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聋儿康复中心等机构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聋儿康复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
3、完善专业基础设施。近年来,康复幼儿园按照上级康复机构要求,先后建设了集体语训教室、聋儿个训室(视听统合训练室)、生活训练室(家政室)、儿童活动室(律动教室)、体能康复训练室等一批功能训练教室,并按照配置标准,为康复幼儿园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学教玩具、专业图书器材以及听力计、助听设备保养仪、启聪博士视听统合训练系统等专用听力康复设备,满足了开展语训康复工作的需要。
4、加大对聋儿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少聋儿家庭都存在着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送孩子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所有筛查收训的聋儿家庭,我们都积极开展了摸底调查。利用省聋儿康复项目的专项资金,幼儿园给予聋儿及其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康复培训期间不收取聋儿家长任何费用,还给予在外租房的聋儿家庭一定的生活补贴,对其中特别困难的聋儿家庭,还与他们签订长期资助协议,以帮助他们解决参加语训的后顾之忧。
三、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提高聋儿语训质量
1、做好助听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助听器维护人员定期对康复所需的无线调频系统、助听器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助听设施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语训教师也做到每日一检,及时发现聋儿助听器佩戴使用中的问题,做到不让聋儿因助听器效果差而使其康复效果受到影响。
2、规范管理好康复档案。康复幼儿园根据每个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年龄、康复情况、佩戴助听器类型、是否有其它残疾、语言水平、家庭状况等情况建立了个别化康复教育档案,及时记录聋儿康复受训的成长足迹。每学期,对聋儿的康复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的情况作为调整策略,改善教学的依据。
3、科学设置康复课程。围绕听觉语言康复这个中心,幼儿园开设了以语训课为主导的各类适合聋儿发展的康复课程,如图画、游戏、体育、算术、故事等课程等等,每门课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年、月、周计划)。在康复中,我们坚持“听觉优先、口语为主、多元沟通、全面康复”的教育思想,不断探寻提高聋儿康复质量的方式方法。在分科设置课程的同时,我们尝试围绕一定的生活主题安排内容,制定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如“水果”的教学中,就安排了认识水果,说写水果,购买水果,制作水果等学科交叉的内容。这样的综合性主题活动,有利于提高聋儿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我们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在集体教学的同时,也注意了针对聋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单训时间,保证了每一个聋儿都能在通常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训练。
4、加强聋儿康复的教学研究。我们要求语训老师本着“问题就是课题”的思想,把学习、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共商解决的办法。近年来,教师们撰写了聋儿康复方面的教研论文、随笔二十多篇,有的还在省市教研论文比赛中获奖。
5、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聋儿康复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求家长要做好聋儿康复的第一老师,在配合幼儿园康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家庭康复。同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及时就聋儿的康复教育问题,与家长交流沟通。幼儿园定期举办了“聋儿亲子游戏”,“教学半日开放”等活动,增进了聋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提高了家长的康复参与意识,也促进了聋儿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近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复幼儿园老师的辛勤努力下,聋儿语训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方面是康复幼儿园的创办时间比较短,缺少经验的积累,康复的总体成果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部分听障聋儿家长对聋儿康复的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理解,行动上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聋儿康复的全面、有效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聋儿语训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聋儿家长的学习培训和提高。实施双主体教育,一方面抓好聋幼儿的抢救性康复,一方面抓好聋儿家长的支持性培训,扎实有效地开展聋儿家长的培训和辅导工作,以提高家长对于聋儿康复工作的认识,帮助家长建立自信,配合康复幼儿园开展好聋儿语训工作;二是不断加大专业人员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聋儿康复的质量。我们将在做好校本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选送教师赴上级聋儿康复机构的学习培训,开展同兄弟聋儿康复机构的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聋儿康复质量。
聋儿早期抢救性康复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事关聋儿的未来命运。我们相信,有了上级部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有了我们全体康复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聋儿语训康复工作一定会有质的提升和飞跃,也将为更多的聋儿带去新生的福音。
第三篇:聋儿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聋儿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2014-3-1
聋儿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听力测试确定听力损伤程度。
2、早期配戴助听器。聋儿应在2--3岁前配用助听器,并长期(少则3--5年,多则10年)坚持听觉语言训练。 3、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聋儿在配戴助听器之后,尽快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让他们很好地学习语言,掌握言语技巧,这一点对聋儿尤其重要。训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听觉训练的原则与方法,目的是教会聋儿注意声音、识别声音、理解声音和语言的含义。利用视觉和触觉去感觉声音。训练中家长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在训练聋儿的同时,还应注意训练聋儿家长,让其成为聋儿最长期、最直接有力的训练老师。二是语言训练的原则方法,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训练舌、口部的舌操、口操,以便发音器官灵活、协调地运动;然后训练聋儿的"看话"能力,利用"看、听、摸"的学习方式使聋儿能模仿语训者的发言,学会拼读字、词、句,循序渐进地使聋儿获得口语能力。训练中要注意趣味性,使聋儿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游戏中理解和学习语言。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有:(1)肌力训练;(2)关节活动度训练;
(3)上肢技巧性训练;(4)步行或步态训练;(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6)辅助器具的应用;(7)家居生活环境的改造和辅导。
第四篇:谈如何认识聋儿语言康复训练
浅谈如何认识聋儿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需要语训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造科学的语言训练方法。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让聋儿也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说话、学习,这些都要靠我们语训教师和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得以实现。
一、我们应如何帮助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每个聋儿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在对聋儿的康复教育中要充分的尊重聋儿的天性与自由,遵循聋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聋儿的年龄特点,特别要注意根据聋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不要强求一律。
1、带领新家长走访成功的家长,从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让大家看到成功的例子,增强家长的信心,而我们要尽可能多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2、注意个性培养,通过我们细致的工作,要把聋儿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对待培养、教育。
3、鼓励语训,选配好助听器后,当聋儿在听力上有了一点点的进步要及时给与鼓励,也要把好消息告诉她们的家长,适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已有的进步,这要既能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从而增强家长的信心,以便家长积极配合语训工作。
4、部署家庭课程,在语训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家长留些“作业”,比如有助于康复的游戏,或在单位训练部分的加强练习等,让家长在家里巩固孩子的学习训练。
5、持之以恒:越来越多的聋儿已经康复。这一事实说明,只要父母和老师共同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绝大多数聋儿将聋而不哑,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如何让聋儿家长了解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聋儿、家长、教师是聋儿康复工作中三个重要的因素。
(一)要利用家庭的优势实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家庭是最早学习语言的学校。孩子的饮食起居、玩耍等活动均是很好的训练内容。从孩子早晨起床、洗漱、早餐直至晚上睡觉,都可以反反复复结合这些生活情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家庭康复训练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内容丰富多彩,家长可随时随地进行训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长面前受束缚少,学语积极性高。
(二)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地爱孩子
一般来说,发现孩子残疾,家长蒙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疑惑、焦虑、悲痛、消沉、失望等一齐袭来;承受着歧视的眼光和旧习惯势力的打击,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家长克服以下错误的想法或做法:
一是要克服回避或逃避,自身首先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将孩子封闭起来,不愿让别人知道孩子耳聋,以免被人瞧不起,错过了对孩子的早期训练和大量有声语言刺激,还使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是要克服自责与溺爱,有的家长面对孩子听力很差的状况,总是抱着自责的态度,迷信地认为自己上辈子作的孽,这辈子带给了孩子灾难,总认为欠孩子太多。因此,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训练也不严格要求。影响了孩子的康复训练,也制约了孩子早期的全面发展。
三是家长过分的粗暴与打骂,有的家长由于孩子耳聋了,心理负担重,长期心理压抑导致夫妻关系或家庭关系紧张,而把气出在孩子身上,孩子调皮一点或学得慢一点,轻则骂,重则打。这样下去,孩子的康复效果可想而知。
四是家长切莫急躁与不得法,有的家长康复孩子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由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努力钻研康复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训练方法简单枯燥,
孩子音发不出来或不准就责怪孩子太笨,孩子自然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康复训练,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性适应不良行为。
五是家长切莫太依赖组织,随着各级聋儿康复机构的建立,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成绩日益突出,一些家长从康复成功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因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组织上,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组织里进行训练,自己更多地给予物质上的关心就好了,由此如释重负。结果使孩子丧失了家庭学语的大好时机。
六是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作为聋儿,听力言语的康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家长的每一点做法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在工作、学习、劳动、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七是家长要设定正确的期望值。我们要告诉家长应根据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和情况,正确估计评价自己的孩子。
八是家长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孩子的康复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告诉家长应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避免自己孤军奋战,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与家庭成员;二是与亲友及社区成员;三是与社会成员;四是与教师。
因此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不因为别人的歧视扰乱自己的心志、动摇康复孩子的信念,而是用康复孩子的爱心、恒心、耐心与毅力去影响别人,感召别人,赢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
三、聋儿语训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及技能
1、要有一颗挚爱之心及具备观察、分析和评估聋儿身心发展和听力语言康复进展的能力。
说通俗一些就是要有一颗爱心,教师的爱是崇高的社会情感,又包涵了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聋儿带来的心理障碍,才能使聋儿在每一天的教育中健康成长,真正获得康复。也教聋儿去爱别人,让爱心常驻聋儿心田。
2、要有一颗求知心还要具备组织教育康复活动的能力。
21世纪的语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刻苦钻研新技术,要掌握聋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技巧,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变革的,对聋儿语训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身实现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关键所在。
3、要有一颗童心,还要具备沟通能力。
聋儿语训教师要有一颗天真的童心,理解聋儿,体谅聋儿,有了童心,才能想聋儿所想,才能和聋儿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真正做到和他们一起游戏活动。
4、要博识多能,还要具备与家长并肩作战的能力。
聋儿语训教师需要成为“通才”教师,要掌握聋儿教育康复这一理论知识,并将教育康复实践贯通始终,有宽厚的人文知识、科技知识与素养。同时要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谦虚热情耐心的对待家长,与他们共享苦乐。
5、要有一颗创新之心,还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 具有创新素质的聋儿康复教师,要求思想灵活流畅,对问题敏感,并具有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善于开拓创新,并能推陈出新、扬长避短,形成自我特色。
聋儿康复事业是一项抢救性工程,具有时效性,需要速度快、质量高的对聋儿进行教育康复,只有具有高素质并掌握多种技能的教师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让我们都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造福于聋儿。
结论:我们的路很长,聋儿的路更长。但我们坚信用我们的
真诚和努力,明天的聋儿将会将出最美的语言,他们的生命将会迸发出最美的奇迹!
第五篇:莎莉文聋儿康复中心见习
早上6点起就为了去海淀郊区的莎莉文聋儿幼儿康复中心。中间有一些没有意料的小插曲,比如帅哥社长睡过头害我们等了一刻钟却还是没能和我们一起去,秋香和我们错开了车,到了门头村后又找了好久康复中心,幸好在9点5分时我们柳暗花明般地终于到了。
康复中心的头也是师大特殊教育系出来的,看起来30左右,没有过多的寒暄,讲了些注意事项后就给我们分配了任务:先是陪孩子们散步,再是和他们上课。
在一楼楼梯尾就听到了楼上小孩子的哭声,这让我有点不安和无措。上楼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不是活生生的2、3岁的孩子,而是一排连接天花板和地板的绿色栏杆,栏杆的门是关着的。这仿佛是一个笼子,动物园里与外界隔绝的笼子。我知道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可是却产生了一种压抑感。孩子长期在那样的窄小闭塞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怎么能得到全面发展和自由的灵魂呢?然后我看到了他们,穿着干净,脸上洋溢着天真笑容的孩子们。2、3岁的儿童们是什么样的,他们就是什么样,没有一点特殊,没有一点惹人厌。我喜欢他们,喜欢纯净的孩子。可是,我看到的另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每个人的耳朵里都戴了助听器。那的老师说没有助听器他们将什么都听不到,而没有特殊情况下助听器将和他们的名字一样伴随其一生,仿佛一个印章或标签。我讨厌标签。我们此行一共去了7个人,每个人都牵起孩子小小嫩嫩软软暖暖的手,小心地带着他们下楼。是的,他们的手都是热的,比我热,比我懂得分给别人自己的温暖,因为他们没有因为我冰冷的手指而拒绝我的牵引。孩子的接受总比成人少些利益因素且让人感动,孩子的拒绝总比成人干脆但不伤害人。下楼梯时,老师不断地呼唤着学生的名字:宝儿,东东,韩伯……却很少有人应答,哪怕只是冲老师摆个头。他们不像2、3孩子一样叽叽喳喳,却只是安静小心地扶着栏杆走自己的路。孩子们啊,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听见听懂我们的呼唤,并且告诉我们你们听到了。
到一楼了,老师让他们排好队(排队在那是件很容易的事),并拿出了根红色结实打了若干结的绳子,说来来,抓好绳子哦,我们出去散步。我喜欢康复中心散步的这种形式,它让孩子接触了大自然,接触生活。康复中心处在郊区安静的京香花园,里面别墅模样的房子错落有致,每一家都自带了个小园地,高挂红色柿子叶几乎掉光的果树随处可见,还有仍盛开的月季花。有随心扫落叶的大妈,
有遛狗的大爷,有建筑工人专心工作,却没有噪音,没有汽车尾气,没有喧闹的人声。在那取代让人迷失的现代化社会的是自然。自然景物,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
散步时老师们不断地告诉孩子这是树,那是垃圾桶。树,高;垃圾桶,臭。排头的那个小孩很活跃,不停地跟着老师说,一路上快活,其他孩子都没有反应。可是我知道他们也在观察这个大自然--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懂得老师的意思并有直接的体会。陶行知说过:“活的小孩与死的小孩有不同的特点。活的小孩,他秉性活泼,他对于一切的事实上,也就进步地快些。死的小孩,他的脑筋滞钝些,其能力不能够大的发展或发展缓慢,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因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没什么进益,其实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的,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滞停,将之束缚。”我相信这一点,相信他们仍具有可塑性。于是我也不断地跟我带的小孩--东东--说话。我时不时地叫他名字,总在叫了2遍之后他才转过头看我,却没有语言。当我发现他在盯着某事物看时,就问:“东东,你看到什么了呀?”他还是不作声。当我发现有人在施工时,我说:“东东,那是在建房子,建房子。”没有应答。在路上碰到个正常的同龄女孩,老师说我们跟小朋友打声招呼吧,我拿起东东的手也没感觉到他主动地挥舞。路边总停着一些车,我模仿着老师看到一辆车就指着跟他说:“看,东东,那是车。”“是车。”他虽然朝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了,但就是没跟我学发出“车”这个音。可是,这样就放弃了吗?不再和他主动交流了吗?后来陆陆续续地在他身边出现了些开动的车,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视线随车远走。于是我趁机说:“东东,这是车,车。”有了2、3次之后,我一次指着辆从身边经过的小轿车时说:“东东,这是车,是车。”天啊,他心情极其愉快地,笑容极其天真地迅速发出了“车”这个音。当时,我惊讶,我高兴,我几乎都想哭了。他终于发出了一路上的第一个音,终于跟我有了次正式的对话。我蹲下来,看着他充满笑意的眼睛,伸出大拇指说:“东东,你真棒!”抬起头时发现散步快结束了,就要到康复中心的小院了。当再次看到车时,我趁机说:“车,很大,大。”他很配合很高兴地说:“大,大。”在最后的路程,他几乎就是2步一跳,3步一大蹦地前进的,差一点摔倒在地。呵呵,那么小的身躯,雀跃在自己小小的成就里。他
的进步是多么令人振奋啊,让我体悟到强大的生命力。他有了助听器的帮助可以听到人们说话,但是由于先前听力的丧失,说话对他来讲是一件多么需要克服的事啊。我可以明白他的愉悦。我还想再写另一个小孩。他是今天刚被送进康复中心的,离开了妈妈,所以一路上都挂着鼻涕眼泪。有一次哭的特严重,我说不哭不哭,你哭了,妈妈也会难过的。没想到,他马上就安静下来的。满脸泪水鼻涕却又惦记着妈妈的喜怒哀乐的样子,让我感动感慨。特殊孩子,只要没有缺少一颗感恩和感受爱的心,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就像舟舟,在没有出名以前,因为自身的乖巧懂礼貌不给人添麻烦,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和照顾。可是,生存还是很艰难的。
小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包括我包上简单的挂件,他都要摸一模,扯一扯。和东东分开时,我想离开康复中心之前,把那挂件送给他,算作纪念,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见了。
在另一个班上课期间,我相当无语。首先是当我进门时,好几个小孩几乎同时抱住了我:前面,后面,旁边。我无法转身。难道我今天人品暴涨,这么受欢迎?然而事实是那是他们缺乏安全感,怕我不理他。其次,当老师说让我们带着自由活动时,场面马上混乱,一个个都搬椅子冲我们跑来,都想把大姐姐据为己有。我被拉扯,被抱怨都没关系,问题是混乱中,椅背会磕着碰着他们。可是啊,他们丝毫不在乎,只要“得到”我们就可以了。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怕被遗忘和忽视?再次,好不容易可以坐下来可以做拼图等游戏时,争夺又开始了。海绵宝宝、零碎的拼图块,甚至连笔都是争夺的对象。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除非自己不想玩了才心甘情愿地转让别人,而一旦自己又想要了,物归原主是真理。坐我旁边的小男孩是个文弱型的,而班里最大的一个女生却是侵略型的,时常掐小男孩,还洋洋得意。但还是有安静的和讲理的人的,有安静地画画的,有被抢了东西也不哭的。最后,他们很需要人。可是当11点我们离开时,我原本以为的他们的吵闹没有发生。他们很安静地目送我们离开,说了句模糊的“下次再来”,神情安静,没有目送我们。我似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感情赖以寄托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只是他们人生的过客,无论怎么挽留,离开是必然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谁才能永远陪在自己身边,当难过无助时,可以安慰自己无声世界里的悲哀?大学生串访儿童制度有必要存在并且发
挥作用,但是一旦双方建立了感情,而离开又是必然的时候,对于大学生,他们可以理智对待理解事实,对于小孩子呢,他们是否明白聚聚散散人生常态,是否在纳闷为什么自己表现这么好,大哥哥大姐姐还是要走,是否自暴自弃,结果就没有了安全感?有没有人在别人童年时一直不离不弃并且给予理智的爱?
虽然比较累,但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