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
【导读】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一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文学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的身世,以及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巨大变化。盛唐时期,唐朝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安史之乱后,战火纷飞,整个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
这部电影给我感触很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李白醉酒后,诗兴大发,作诗《将近酒》时的想象。想象他和好友一起乘着白鹤,飞入星河,飞入诗词的天地,尽情饮酒作诗,感受诗词的浪漫。
最让我难过的。是高适因为自卑而有些口吃,读书也不是很成功,不像李白那样才华横溢。但他还有武艺在身,怎料在岐王府为玉真公主表演武艺时,却被公主嫌弃,被他人嘲笑,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他从不放弃,最后成了有名的大将军,率领军队打败敌人。
这部电影绝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唐朝兴衰的画卷,还让我了解到了“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光辉一生。这真是一部有意义而且有价值的电影。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二
7月8日,《长安三万里》电影上映了,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想看看是怎么样的李白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词曲。
电影主要是讲高适回忆他跟李白的种种往事,性格迥异的高适和李白从青年时偶然相识,之后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诗人有很多,如王维、王昌龄、杜甫、孟浩然等等。影片的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要是讲高适借用李白教他“相扑”时候的战术,以假乱真诱骗吐蕃大军,来了个“瓮中捉鳖”,最后吐蕃大军全军覆灭,守住了长安。
高适却没有贪恋权贵,把战功让给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将军。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李白的性格属于那种潇洒不羁的,我很羡慕他的才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优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诗有很多,比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将进酒》里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后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诗,认真仔细的体会每首诗的意思,多多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写出一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三
看完《长安三万里》,我仍然被其故事内容和精美的画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适弃守云山城为开端,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深厚情谊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画面一转,演出高适利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的故事。
整个故事体现出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转千年的。经典魅力,通过对高适一生经历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适是个什么样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诗人的层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边塞诗人中的“边塞”的重量。他胸怀国家,抱负远大,一生都在追求保卫国家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有为国贡献的理想,并不懈努力。万万不可玩物丧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四
你或许以为唐诗只是一个符号、一道试题、一个虚无缥缈的历史,然而,对于那个时代,唐诗却是一段人生、一份情谊、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题记
唐诗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诗中有奇幻美景的瑰丽,有偶遇知音的欣喜,有功名不就的悲凉,有出世入世的无常……我们在唐诗的滋养中长大,从牙牙学语到志学之年,从中年沧桑到耄耋老人,无不能从唐诗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寄托,唐诗内涵之博大蕴含情感之丰富犹见一斑。因此,当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百度简介呈现眼前,唐朝巨星高适、李白、杜甫跃然眼前时,我便产生了深切的欲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安史之乱爆发数年之后,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弃云山城,退居泸水关,长安城岌岌可危,持节监军程公公到来,与高适的一番对话,拉开了剧情的大幕。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条是三时辰等待军机,一条是数十年知己往事。电影长达167分钟,从高适的视角还原了李白的一生,画面时而唯美动人,时而兵刃相见,虽为动画,但高科技的创作,丝毫不影响人们的代入感。以下盘点印象最深的两点:
是诗亦是人生
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无疑是天赋之才,随口一句便人人传颂、千古流传,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却坎坷流离。《唐六典》规定:邢家质子,工商殊类不预。也就是说,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恰好是商人之子,祖上还因罪被流放西域,要想为官只能通过“干谒”(自荐),加之李白自身的性格,这便注定了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
影片在高适叙述的历历往事中,还原了李白投奔无门的穷困潦倒、入赘许家的矛盾彷徨、供奉长安的诗酒繁华、无奈入道的艰辛窘迫、流放夜郎大赦天下的狂喜等人生重要阶段。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李白洒脱的言行、狂放的性格似乎从来不曾改变,无论是好友吴指南去世时“泣尽而继之以血”的悲戚,还是入仕长安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酒佳人,亦或是流放夜郎大赦时行船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狂喜,李白的不羁与浪漫会让人忘却他的悲、他的愁、他的恨。
高适则现实的多,小时不爱诗文,每每读书,书上的字都如蝌蚪般飞舞,让高适头晕眼花,他也从来不喜欢李白那歌舞升平的生活,于繁华之中默默离开,回乡躬耕苦读,游于燕赵时以饱含悲痛之情写下《蓟门五首》,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影片最后令人称奇的是高适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战略,为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奠定基础,使得高适成为唐代诗人中功业最为卓著之人。影片最后,高适怡情山水,再次吟出李白的“仰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聊发“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的感慨,诗再次与个人的世事沉浮、山河大地的命脉相连。
绝好的唐诗情境化教学
课堂上学唐诗,时代背景介绍得再详细,对于历史知识不够丰富的学生都只是一个环节、一个知识点,很难体会到诗人的心境,然而当电影将历史还原成一段人生故事,唐诗成了人生的一种感慨,诗的内涵和意境便成了水到渠成的自然。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将进酒》的演绎。李白入朝又被赐金放还,云游祖国山河后,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和三五知己举杯畅饮。影片的奇幻场面、李白的浪漫主义此时达到高潮。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的吟出,李白带众人乘仙鹤凌空而起,飞跃千仞瀑布,直登神仙宫阙。水波滔天、光影熠熠,鹤翔云天、鲸跃半空,场面之阔大,诗词之铿锵,奇与幻,醉与醒,酒与月,梦与仙,遥遥两相应。有人到暮年掩藏不住的悲凉,有几十年天各一方的惆怅,有大厦将倾的危险与无奈。这是李白诗词的巅峰,亦是电影意境之美的巅峰。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诗词的情景化教学呢?
除此,影片云集唐代诗人大咖:贺知章、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诗人时时可遇,让观影之人,乃至少年儿童不由得背出他们的三两名句,即便穿越回唐朝,我们也一定是他们的超级粉丝。
万里追光之美,千年风华犹在。《长安三万里》无疑是美的演绎,画风之美、诗词之美、情谊之美、双线穿插的叙事之美,个人以为很赞、很值得推荐。但前提是孩子不能太小,对唐诗还得有一定的热爱度,否则,影院中进进出出、坐立难耐的亦是寻常。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五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正如这个夏天的酷热。
起初听说是一部动漫片,误以为那是小孩子看的,差点还错过了。当我含泪从电影院的座位上站起,朋友惊讶于我的情绪。我说,是因为震撼,也是因为盛唐的精神。
这部影片无疑是追光公司所打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创意、大制作和大手笔。我甚至觉得,幸好影片采取了现代动漫制作的独特方式,才能如此最大限度地还原出李白、高适等大唐人物的精神写意性,才能如此最大可能地凸显出大开大合的大唐审美,才会如此最大程度地绽放出那个时代的精神诗意,才能如此在历史存在与艺术想象之间打开“三万里”心灵对话的通衢,才能如此照亮那幽微的人性与宏阔的时代。
大唐是一段恢弘的历史书写,一个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影像、声音与气息,而今大多存留于平仄起伏的诗行里。是的,诗人是大唐的代言者,他们的歌哭就是那个时代的歌哭。
然而,编剧并没有陷入浩如烟海的诗句之中不能自拔,也没有纠缠于历史书写的线索与框架中不能跳脱,而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他掠其形而写其神,从大唐精神的凸显出发,以李白与高适的至交深情为线索,不断重回历史现场,聚焦特定时空和人物细节。如是,他巧妙地将人们业已熟知的大唐标签、大唐碎片以及从唐朝的诗或诗的唐朝那里获取的浮光掠影,全然唤醒,又豁然打通。就观众来说,与其说我们感动于李白与高适的情谊,莫如说感动于那个时代精神的饱满和强旺。电影正是凭借那些夸张、变形、唯美的动漫方式,酣畅淋漓地再现出早已消失遥深却又分明还在我们心底的盛唐精神。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常建;哥舒翰、郭子仪;玉真公主、吴道子、岺夫子、丹丘生……诗人与将军、文韬与武略,江南与塞北,红尘与仙道,一个个都从他们共同的时代走来,恍如风云际会。
每个人都挟带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基因。
每个人物,都熟悉而陌生。而编剧以一语传神、大道至简的功力,以浮雕般的。艺术细节,再现出他们各自的态度与风神。
尽管人物塑造存在着主次详略的不同,但所有人物所透露的精神却有共同的指向,那就生命意志的奔放、青春勃发的率性,有各美其美个性张扬。
那是兼容并蓄的时代大美。
在动漫渲染的布景下,我们感动于暮春扬州的烟花,感慨于边塞白雪的。凛冽,感叹于诗酒明月的千秋挂怀,知己兄弟的万里重逢,又感佩那千金一诺、惺惺相惜的诗人至情……
一句话,我们感动于那个充盈着力量和气势,大写着个性与尊严,流淌着才华与智慧的盛大时代。
然而,“盛大”在这里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所指,更不是所谓“正能量”。艺术的可贵在于,“盛大”不只是繁华,而是繁华与它背后的苍凉。因此,电影里始终存在着盛大时代下生命的不堪与隐痛。无论是科举失败,还是功业未成,抑或是人生虚幻、意义危机,它们都在传递出强大而动人心弦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多样与时代的真实。
得道与建功,享乐与价值,人生进取与生命逍遥,少年与垂暮,始终呈现着巨大的生命张力。
这,才是让我们看清生命本然,又叫我们潸然落泪的艺术张力。
我的脑海里印着扬州的落英、流水、小舟与春夜的歌舞,印着胡姬酒店一夜狂欢,印着李白于月下的《将进酒》及诗意的魔幻造境,印着裴十二的剑法、高适的枪法、张旭的癫狂、吴道子的高喊狂呼……那都是曾活在人间真正的“人”的声息,那是真实的心灵,可以穿过千百年朝我们奔赴而来的“人”的消息。
人与时代,永远都悲欣交集。我想,值此后疫情时代,大唐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或许不只是集体的疗愈,更是对一种精神盛大的祈愿吧。
活在人间的最高价值是什么?是活成一个“人”,如李白,如高适,如大唐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六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对高适的了解很少,对李白的了解比较多,总觉得他是一个肆意洒脱的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我最喜欢,今天看了长安三万里让我感触很多,唐朝的这些诗人疯狂饮酒他们郁郁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我想他们真的是爱喝酒吗?只能说他们在借酒消愁,让我感觉他们喝酒中带有一丝凄凉,长安真的富贵迷人眼。
李白肆意洒脱,高适和他性格恰恰相反。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今天让我对高适有了不同的见解。唐朝的伟大诗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才华不比诗人的`.我。
今天的电影时间真的很长,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无论如何都抵不过那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七
长安,一个看到,听到,读到都会心颤的词语。长安,长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个关于长安的故事在这里展开。
他叫李白,他叫高适,他叫杜甫,他叫王维,他叫王昌龄,他叫孟浩然……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繁星在盛世相遇,书写了他们的独特篇章。
如那李白,谪仙人,天真烂漫者,政治上单纯,思想上活跃,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时挥金如土,落魄了自我开解,再得势便忘了伤疤,人世间的痛仿佛不会给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洒脱浪漫,在人生的路上东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适,笨拙而真诚,电影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别样的高适,以前我对高适的认知无非是边塞诗人,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名句。可在电影中,我看到高适的坚持和 www.haoword.com 真诚,从小笨拙,却始终怀抱家国,高家的荣耀是他的。一大动力,最终他真的做到了,所谓“唐代诗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县侯,可谓光耀门楣。
电影以诗串起,主线仿佛是讲了一部李白传和高适传,画面精彩,古诗回忆杀,尤其是李白诵《将进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绝,驾着白鹤,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与古今圣贤对饮,仿佛真的要“同销万古愁”了一般。
电影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也可见其用意,裴十二身为得裴家剑法真传者,却因是一介女子,报国无门;士农工商的阶级差异;世家大族的垄断与“萝卜坑”等等。
“这终南捷径,却不为寒门所开。”
寒门若想跨越阶级,必付出超常努力,机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机遇,可能终其一生都郁郁,可若是因可能无机遇而不努力,则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机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过奋斗,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终南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世界的长安,更是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之人的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的象征,长安,长长久久,安安宁宁;长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时空。能够长安,是每一个现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会的体现之一。惟愿长安,惟愿大同。
“诗在,书在,长安便在。”
是诗书,是每一个在长安留下的痕迹,塑造了今日之长安,哪怕那个长安已不在现世,可那个长安却一直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个时代的闪耀,属于诗的时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诗从未如此繁荣。那一首首诗篇,让长安的光芒变得愈发闪耀和永恒。
这部电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对浮夸和流水,但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抛弃现实的一地鸡毛,跟随古人慢慢地体会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诗,也挺不错。
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洒脱,也可以在忙碌时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脚边的草,看看盛开的花,看看每一个可爱而用力生活的鲜活个体。这才是三万里长安所带给我们的慰藉,这才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八
这一部电影的开头是高中丞在城上杀敌,接着程公公来询问高适和李白的`友谊。青年的高适为得功名便远赴长安城。在途中,便遇到了去扬州的李白。李白误把高适当作“小偷”,两人这才相互结识。随后两人共同待在一起几年,他们一起喝酒,李白还叫高适教他枪法,而他指导高适学习相扑。离别时他们约定一年后在扬州会面。
当高适再与他见面时,李白却似乎并不知道,但热情接待了他。这两个人一个潇洒帅气,另一个可以说是沉着冷静,性格完全不同,却相处得很好。影片最后,当给程公公讲述完时,吐蕃大军赶来,他们联手攻破了吐蕃大军。
安史之乱后,李白被释放。看完整部影片,我最记忆犹新的是高适最后说的一句话:“只要长安的书在、诗在,长安就在。”
这部电影中主人公高适让我明白:生活中有不尽的困难,只要努力而为,就会成功。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