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
说明: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一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正如这个夏天的酷热。
起初听说是一部动漫片,误以为那是小孩子看的,差点还错过了。当我含泪从电影院的座位上站起,朋友惊讶于我的情绪。我说,是因为震撼,也是因为盛唐的精神。
这部影片无疑是追光公司所打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创意、大制作和大手笔。我甚至觉得,幸好影片采取了现代动漫制作的独特方式,才能如此最大限度地还原出李白、高适等大唐人物的精神写意性,才能如此最大可能地凸显出大开大合的大唐审美,才会如此最大程度地绽放出那个时代的精神诗意,才能如此在历史存在与艺术想象之间打开“三万里”心灵对话的通衢,才能如此照亮那幽微的人性与宏阔的时代。
大唐是一段恢弘的历史书写,一个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影像、声音与气息,而今大多存留于平仄起伏的诗行里。是的,诗人是大唐的代言者,他们的歌哭就是那个时代的歌哭。
然而,编剧并没有陷入浩如烟海的诗句之中不能自拔,也没有纠缠于历史书写的线索与框架中不能跳脱,而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他掠其形而写其神,从大唐精神的凸显出发,以李白与高适的至交深情为线索,不断重回历史现场,聚焦特定时空和人物细节。如是,他巧妙地将人们业已熟知的大唐标签、大唐碎片以及从唐朝的诗或诗的唐朝那里获取的浮光掠影,全然唤醒,又豁然打通。就观众来说,与其说我们感动于李白与高适的情谊,莫如说感动于那个时代精神的饱满和强旺。电影正是凭借那些夸张、变形、唯美的动漫方式,酣畅淋漓地再现出早已消失遥深却又分明还在我们心底的盛唐精神。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常建;哥舒翰、郭子仪;玉真公主、吴道子、岺夫子、丹丘生……诗人与将军、文韬与武略,江南与塞北,红尘与仙道,一个个都从他们共同的时代走来,恍如风云际会。
每个人都挟带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基因。
每个人物,都熟悉而陌生。而编剧以一语传神、大道至简的功力,以浮雕般的。艺术细节,再现出他们各自的态度与风神。
尽管人物塑造存在着主次详略的不同,但所有人物所透露的精神却有共同的指向,那就生命意志的奔放、青春勃发的率性,有各美其美个性张扬。
那是兼容并蓄的时代大美。
在动漫渲染的布景下,我们感动于暮春扬州的烟花,感慨于边塞白雪的。凛冽,感叹于诗酒明月的千秋挂怀,知己兄弟的万里重逢,又感佩那千金一诺、惺惺相惜的诗人至情……
一句话,我们感动于那个充盈着力量和气势,大写着个性与尊严,流淌着才华与智慧的盛大时代。
然而,“盛大”在这里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所指,更不是所谓“正能量”。艺术的可贵在于,“盛大”不只是繁华,而是繁华与它背后的苍凉。因此,电影里始终存在着盛大时代下生命的不堪与隐痛。无论是科举失败,还是功业未成,抑或是人生虚幻、意义危机,它们都在传递出强大而动人心弦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多样与时代的真实。
得道与建功,享乐与价值,人生进取与生命逍遥,少年与垂暮,始终呈现着巨大的生命张力。
这,才是让我们看清生命本然,又叫我们潸然落泪的艺术张力。
我的脑海里印着扬州的落英、流水、小舟与春夜的歌舞,印着胡姬酒店一夜狂欢,印着李白于月下的《将进酒》及诗意的魔幻造境,印着裴十二的剑法、高适的枪法、张旭的癫狂、吴道子的高喊狂呼……那都是曾活在人间真正的“人”的声息,那是真实的心灵,可以穿过千百年朝我们奔赴而来的“人”的消息。
人与时代,永远都悲欣交集。我想,值此后疫情时代,大唐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或许不只是集体的疗愈,更是对一种精神盛大的祈愿吧。
活在人间的最高价值是什么?是活成一个“人”,如李白,如高适,如大唐三万里。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篇二
这个电影最有趣的是李白和高适的选择,中段你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李白是躺平的,高适是上进的。
后面的剧情也给了高适上进应有的好未来,李白躺平应有的差未来。但是最后画风一转,高适最后还是躺平回老家了,但是结尾的字幕却告诉你,高适最终还是得到了重用。
这就很有趣啦,影片到底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高适最后的'离去有些悲凉,但获得大赦的李白却是轻舟已过万崇山的洒脱。这种拧巴让整个片也很拧巴。
但是片尾的字幕看似跟之前一样,是在叙述一个真实的历史,是在给人物结局,但是带入价值观去看的话,他又有点幽默,跟许多国产恐怖片和悬疑片一样,是为了过审而塑造的一个光明的结局,一个你就要上进,无论如何,最终你会得到国家的认可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的`《别董大》。昨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是从高适的角度看李白的一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由此可见李白青年时狂放不羁。李白到中年时写了许多好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他这时一直郁郁不得志。可是,即使他得不到重用,他还是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四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
电影里有李白、高适、玉真公主、杜甫……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为战争陷入了混乱的故事。之后,高适与程公公回忆起李白与他的往事,也展示出了他与李白的深厚友谊。
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高适与李白初遇。高适正在去长安的'路上,李白却说高适偷他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高适和那个小偷戴的是一样的帽子,李白误会了高适。李白发现高适身手不错,想让高适教他武术。之后,他们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人生大事……
如果有高适一样的朋友,那该多么幸福。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篇五
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相比于李白、杜甫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唐朝著名诗人来说,高适这个名字,在我们看来是较为陌生的,对他的一生也是少有了解的。但随着《长安三万里》这一影片的热映,我重新了解了高适这位伟大的边塞诗人。
这部影片是从老年高适的视角来回忆其与李白相遇、相识、相知一生的`往事。青年高适初遇李白,便被李白那洒脱不羁的个性所折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展翅翱翔的大鹏下,他们策马狂奔,心中充斥着一腔热血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在长安见识了人情冷暖、在扬州见到了美名远扬的李白后的高适,励志回乡苦读,沉淀自我。多年以后,境遇大相径庭的高适与李白再次相遇,怀才不遇、心系家国的高适写下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江辞家破残贼”这一家喻户晓的《燕歌行》。之后,高适投军,一边在边塞记录战争的种种,一边仍不忘提笔作诗,最终成为了三地节度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高适的冷静稳重和李白的潇洒随性造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我敬佩善良朴实、勤奋刻苦、永不言弃的高适,也佩服自由乐观、随遇而安、才华横溢的李白。“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同样的,只要我们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就能渊源流传。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篇六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之后,真是让我深受震撼呀!
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作诗。
有气势奔放的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与岑参并称“高岑”。气势奔放,奋发进取、蓬勃向上、雄健。
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唐朝发生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那时老百姓们真是赶驴的赶驴、逃跑的逃跑,黄鹤楼、王孙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为平地。
那时的高适便英勇地开始偷偷反击,最后高适趁机把安禄的营帐团团围住,先放一把大火将他们的帐篷点着了,又将一大堆雪从高处往下扔,而且还连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树干一起滚下去,把安禄山的军队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
穿越千年的历史,让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长安的繁华、黄鹤楼的`高大、李白的洒脱,高适的英勇、王维的高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电影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热血以及感动。……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七
由于是带着3个孩子观看的,注意力没有能够非常集中,在此简单说说自己的一点想法,算是自己的一点思考。
《长安三万里》,通过两个人的角度讲述时代的变迁的故事,或者说通过一个人的成长反映一个时代的故事。名称起的太大了,整体故事我觉得压不住这个名字。而且这个故事也并不是非常合适小朋友的观看,时代的故事太复杂了,而且整体的基调有些压抑并没有非常适合孩子的观看,一定都没有适合儿童的轻松愉快。宏大的历史时代,宏厚的历史背景,至少小学的小朋友观看还是有些难度的。家里小学的朋友表示“不好看”。
故事中有很多知名的诗句,经过配音演员的演绎,荡气回肠,这个部分确实值得一看。
故事中说到李白“无心仕途”,我觉得这个并不正确。如果他无心仕途,又怎会在晚年的时候入了做了叛军的幕僚呢。身处那个伟大的时代,他知道自己的最大依仗就是就是自己的才气,他想用自己的才气换的仕途的顺利,无论是写诗文章亦或者入道门,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太洒脱了也可以说自尊心强,舍不得面子舍不得屈尊,或许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吧。整个电影荡气回肠的展示了李白颠沛流离却又洒脱的一生,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诗仙李白”。不可否认的是,李白确实是非常有仙气,写诗就像喝水一样简单,或许他有一肚子的“诗酒”吧。
我自己的感觉是李白可能不太通庶务。庶务其实是非常俗气的,是一点也不会和仙气这样东西沾边,天上地下的区别,更可能的是这就是两条永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李白出生商家,理论上讲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应该是非常懂庶务,并且精通人情世故的。就算没有非常精通,也应该是不差才对。为何他的仕途就如此的艰难。如果把这一生的悲剧都归咎于时代对于商人身份身份的鄙视甚至是蔑视,我觉得有失公允。时代的原因和李白自身的原因可能都有吧。
无论是那个时代,甚至是今天的时代,有风骨有傲骨的人,都是艰难的,但正是这份艰难才让这些品质更加的动人心弦,令人神往。
李白的一生,我们羡慕,我们神往,但是可参考的并不多,毕竟那是顶级的才气。
高适的一生才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和借鉴的'。从电影的开头看,高适在小时候科能患有“阅读障碍症”,那些字都漂浮起来,到处跑是比较明显的征兆,写字也是很难控制自己,他的成就是真正的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点一点,可以看出他真的很艰难。从日常的生活中一点一点拼搏而来。李白的才气就好像是天生的,好像天赐一般。高适却是自己数十年又数年中一个时辰一个分钟一个秒钟得来的。第一次参军归来后,他读书还需要村中小朋友帮他读一遍的,第二次参军后的十年读书耕田是狠狠沉淀自己的十年。第三次参军踏实的做从八品多年。而后才有节度使,高中丞。电影结尾说他是唐代诗人从政职位最高的一位。他一生的经历,说明了,只要向前走,虽远终至。做人做事要踏实,这既是高适一生的写照,也是高中丞给我们后辈的启发。
我们成不了李白,却可以试试成为高中丞。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篇八
李白少年时代,纯洁浪漫的思想光芒,那种气吞山河,英气勃发,准备扣天子门的气概,眼睛里面闪着光,像极了少年时代的我们,一无所惧怕,觉得天地任我驰骋,满腔热血,一腔豪情,准备报效国家社会人民……
由于李白商人出生,士农工商,出生的原因他一身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依靠干谒得到当时知名人士的推荐才有望鱼跃龙门,被朝廷擢拔录用,可惜李白狂放不羁,不通人情世故,以至于干谒无门,又一股游侠任性之气,一掷千金,最后却也是穷困潦倒,几乎一命呜呼…
后被玉真公主举荐,才以六品御招的身份出现在皇帝身边,却是作为饮酒娱乐的侍客,与他想一展报复的愿望背道而驰……
他一生仕途不顺报国无门,本想一朝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却是官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他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然后落拓江湖,他一生入赘两次,赘婿为其所不齿,本想托身明名门,但他孤傲不羁性格也是他最大的壁垒……
他一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却也只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格格不入,他的人生注定悲剧,正因如此,他的'一腔豪情却通过诗文流传下来,使他成为唐朝史上一颗璀璨的天才,谪仙人,酒仙,他的才情丰润了整个盛唐。
相比李白高适却是可以沉下心来,慢慢沉淀自己,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寓居梁宋一带,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才由人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天宝十二年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摹中掌书记。此后历任侍御史、谏议大夫、淮南、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等职,人称“高常侍”。
《长安三万里》里面高适重情重义,营救李白,也许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友情吧!
高适的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激励过多少热血男儿,实在值得一赞
盛唐时代那些著名的诗人大多仕途不顺,有的甚至穷困潦倒,最著名的就是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唐群星闪耀,诗人贺知章,王维,崔宗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
诗词是我们国度的文化,走进长安三万里,与诗词相遇,为盛唐喝彩~…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九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他的办法,伪装到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地步,带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弃坚守的一座城夺了回来,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最喜欢,最感动的地方,我懂得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内涵,知道了永不放弃,一直努力,就可能反败为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