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作者:czelin328时间:2023-06-23 10:04:01)

【概述】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1

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大三了。以前都是看着学姐学长忙毕业作品,这次也是轮到自己了。从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确认,其实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跟老师沟通了很多次,想法也说了很多,老师也给了许多的建议,最终确定下了这个本子。

面试这件事对艺考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记得高三的时候去校考,为了一个学校的面试也有等过一整天的时候。只是那个面试是考学校,而我们现在的面试却是找工作了。我们从小到大就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面试,到现在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了,所面临的面试才真正的残酷起来。一个好的职位往往有许多的竞争者,通过几分钟的面试,就决定谁留下来工作。由此可见,一个几分钟的面试有多么重要。面试者想要在几分钟内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肯定要下很大的功夫,想很多的办法。然而有的时候,有的人往往只是注重到了外表,却忘记了内在。很多人在面试上花很多功夫,变魔术、谈理想、唱歌、跳舞等等,只想着在面试时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因而常常剑走偏锋,做一些寻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但是一个公司招聘员工,并不是为了看员工唱歌跳舞变魔术的。真正要的,是应聘者的工作能力。结合现在的情况所以萌生了当初想这个片子内容的初衷。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商讨,最终本子确定了下来,接下来是前期工作了。我主要负责的是前期的工作。由于片子需要的演员比较多,所以找演员花费了很长时间。其中也有很多的插曲。本来找好了的演员,又临时有事来不了了,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情。找演员大概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来。然后就是找场地了。因为对长沙也

不太熟悉,所以我先从学校周边能用到的拍摄地点先找起。学校的几栋楼能用到的可以用的我都去看过了,最终确定下来了教学楼和艺术楼以及图书馆的几间教室。室外的戏也是把特立公园转了一圈最后发现天气好公园的人太多可能声音太杂乱影响后期,所以最后把拍摄地点定到了教学楼前的草坪。演员、场地这些确定下来大概是两个多礼拜之后的事情了,中间还夹杂的上课什么的,每天都是下了课再去找的,所以进度有点慢。

之后就是准备道具什么的。其实我们要准备的道具也不多,一叠a4的纸,几分面试表,几支笔,都是些常用的东西不难找,一下就准备好了。然后就是录音的东西,开始是打算用录音笔的,到最后发现还没iphone的录音好用,而且手机都随身携带不用去借,最后一致决定就用手机录音了。方便好用,音质也ok。

终于要开拍了。拍摄还是很顺利的进行的,因为找的演员都是很好的朋友,给看过剧本之后也有很好的配合。然后我也担任起了场记的工作。拍摄基本上都是按照剧本上面来的,只改动了一点点。拍摄进度还是很快的`,利用休息时间前前后后大概只花了两个多礼拜吧。后面还补了好些镜头,花絮才是最搞笑的。片子拍完之后只剩后期了。后期工作我没怎么参与,但是成片剪出来还是感觉差了点什么。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又改动了,在改过之后感觉好一些了。然后再挑毛病,再改,再挑毛病,再改。前前后后改了许多次,才有了最后的成片。

这次毕业作品大家都很认真的对待,也想对自己的这三年大学生活有一个好的总结吧,所有事情能做到最好绝对不敷衍。我们可能一个镜头ng了很多遍,拍了很多遍,只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学三年啊,就这么一晃而过了,仿佛昨天才到学校报到,满心欢喜的找自己的新宿舍,我们还在操场军训,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宿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意见,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拍摄小技巧等等。这个片子我自己也出演了,我当初想着我们拍毕业作品的时候我也要出演,给我的大学留个纪念。最终我也这么做了,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当时的心愿吧。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2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3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2月初,我们开始毕业设计的选题,我所选的设计题目是《led的封装》,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寒假里通过各种渠道立刻着手于资料的搜集工作中。在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使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

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接下来我开始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我在电脑中都进行分类的整理,然后针对不同部分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使我的资料和毕业设计的内容符合,这有利于毕业设计的撰写。整理好资料后,在老师的指导基础上,完成了毕业设计的提纲,并及时提交给老师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老师的意见总是很宝贵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提纲中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完善文章。

3月初,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初稿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就及时和指导老师联系沟通,请教老师,并和同学互相交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经过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初稿。此时我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初稿,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因为这次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我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检验。

4月20日我按时提交了毕业设计的初稿,请指导老师审阅、修改。老师将初稿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时,我才发现毕业设计中得漏洞很多。初稿的写作显得逻辑结构有点不清晰,当初总是想到什么相关的问题就去写,而没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层次,让文章显得有点凌乱繁杂,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反复的修改过程。

我非常耐心的,带着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毕业设计的修改。经过老师的指导,这次思路清晰了很多,经过多次修改,毕业设计基本成形。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

写作毕业设计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设计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写作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

我在这次毕业设计的写作过程中可谓是获益匪浅,的收益就是让我培养了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写作中,需要的是耐心,还要用心。每当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运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出现浮躁的情绪,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最关键是在困难面前,理顺思路,寻找突破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在学习之后你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在完成毕业设计之后体会到的。我想这是一次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这对我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至关重要的。

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钱老师的帮助,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的细心指导和关怀。您默默的付出,告诉我们怎样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相关的工作,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毕业设计,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再次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毕业设计得以完成的基础。

一篇优秀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这需要的是耐心,还要用心。在led封装调查的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很多,有些是在自己技术所在范围之外,每当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运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出现浮躁的情绪,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初次的设计。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互相学习是的学习途径,在学习之后你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在完成led的封装之后体会到的。

各方面工作都做好之后就剩毕业论文答辩了,在未进行之前,我自己感觉论文答辩可能很难,心里难免有些许担心。真正经历之后才发现,任何在你认为难得事情都是因为你没有很好把握或者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稿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写的,在答辩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开始有些紧张,两分钟之后就进入状态,因为是自己在讲解自己做的东西,感觉轻车熟路,流畅地给老师同学们论述了我的毕业设计。

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在工作中要学会与人合作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倍功半。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4

这一个学期的书法与上个学期不同,主要学习的是行书,而且不仅仅是行书的'临摹,更是在临了一段时间的帖子后,在其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包括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书法,经过历代先民或书家的摸索研究、学习实践,终于确认了表现汉字之美的不外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而且总结了一整套的“法”——“笔法”,而这五大书体又离不开线条,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没有汉字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为,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样,同一位作者的笔下同样可以呈现不同种类的书体和面目繁多的风格情趣。虽然目前只临摹过苏轼的行书,但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两三个不同书法家的行书字帖,即使是楷书也最好多学习几种。

学练书法,要练用笔,要练结体。学用笔、学结体,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继承,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新,但没有前面的继承,又怎样谈创新呢?创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种帖,需多种帖,那就需要学习别人的东西,集多个人的优点,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情况,创出新风格,写出新特点。

书法的结体,将横线缩短,竖线拉长,就出现了长体造型的汉字——小篆;将横线左右拉长,竖线缩短,就出现了扁体造型的汉字——隶书;将线条做对比不大的平正规整组合,就出现了正方型或长方型的汉字——楷书;将线条做不规则的恣肆组合,就出现了形体多变的造型——行书、草书,而且用笔轻重、行笔快慢、用墨浓淡、线条粗细、毫锋软硬都对线条、章法风格特点产生影响。

我其实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们的笔下一切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尽管形式多样书体各异,但其蕴涵的大的审美气息却能一脉贯通,随意点染都能显现自己独有的风神。我想,那一定是书家的内外修养达到了某种较高境界后的自然结果;至于自己目前行书章草魏碑等“不相往来”的格局,也希望随着技法的日益磨砺、功力的不断积累,乃至于其他修养的逐步加强而会有所改观。所以更高层次的书法语言,已经不再是笔法字法的特点,也不是章法墨法的习惯,而是充盈在其中、无处不在的神采和气息。这些,才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5

艺术的力量能触动心灵,开阔思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总是以我们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作为艺术创作,它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情感,而创作主题、情感又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任何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之前都是经历了一个深入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并在生活中选取触动自己心灵的素材来进行加工和创造。脱离了生活基础的作品,缺乏深刻的精神体验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矫情乏味的东西。

绘画语言的构成除了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而油画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在二维空间内,通过色彩、线条和形体来模拟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其中油画创作是每一个从事油画事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油画创作包括许多方面,如创作的来源,立意,题材,画面构成,色彩,工具用法等等。但归根结底,我认为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就是创作的来源及创作的意义,我们以生活为深厚的创作源泉,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尊重生活的真实,尊重生活的体验,以生活为原本,有感而发;高于生活就是要求我们用个人的艺术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对生活、对艺术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在普遍的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倔真善美。

艺术创作是人类所涉及的艺术活动的核心部分,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艺术活动从诞生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众多的艺术门类。每门艺术的创作表现方法各异,但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却是具有共性的。它们共同来表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社会实用功能。艺术即取决于社会和个人,又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所以首先,艺术创作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需要。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美术作品中,通过一些形象的反映和色彩的应用,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

人生有顺境与逆境,有成功与失败;有进取的斗志,也有堕落的颓废;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而这些种种人生际遇与情感都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我的油画创作蝶韵系列灵感便来源于我对青春的理解,也是我对青春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最美好的,精彩的阶段.的确,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季节莫过于青春。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光之黎,充满了纯净、幻想及和谐。青春像朝露,蒸腾着热气,散发着热量,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青春是一股清泉,一种质朴的情愫,一股奔涌而出不可遏制的力量,一种过人的睿智。青春的时光是用金子铸成的,比什么都可贵。青春带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想抓住,当它悄悄溜走时总是让人显得是那么的无奈。所以人们总是感叹着生命短暂,青春短暂。但是我认为青春不仅仅只是人生的一个时期,它并不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不只是朱唇红颜,而是一种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像、饱满的情绪。青春的内涵是战胜胆怯的勇气、敢于冒险的精神。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我想尝试通过我的作品让自己永远记住这种青春的心态,也希望看画的人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记忆起曾经青春带给他们的梦。

蝶韵系列两幅作品主要由人物和蝴蝶组成,画面笼罩在一种青春气息很浓的氛围中,我想摆脱明暗对色彩的束缚,发挥它本身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作用追求鲜艳夸张的色彩刺激。画面中女孩儿白皙的肤色,清澈的眼神,俏皮的动作,处处体现出青春的美好,在背景色彩上我采用了单纯的平涂方式,色彩以亮色为主,画面追求色彩的平面性,通过较为夸张明确的色块层次来实现画面的强烈对比,塑造出青春的形象,来透彻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蝴蝶则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出现在了每张作品的不同地方。它象征着青春之旅并不仅仅是鲜花满地与阳光普照,更多的时候是疾风骤雨,是磨练与洗礼,并不是每一只蚕蛹都能破茧成蝶的,它们也要经历风雨,痛苦的挣扎,不懈的努力然后展开那双美丽的翅膀飞向空中。前方的路程无法丈量,穿越的过程便是追求的证明。

谁勇敢的接受过青春之火的洗礼,谁就毫不畏惧晚年的严寒冰霜。青春不仅是年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心态,是一股永不服输拼搏奋进的精神。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6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篇7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平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平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平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word该篇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64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doc》
毕设创作心得体会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