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课程学习心得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2014级mpa课程论文
一. 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的设想不同,中国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对此,有人提
出要实行有利于穷人的政策。请论述:
1. 哪些政策具有推动贫富分化的倾向?
造成我国现阶段存在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既有劳动者个人的因素,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但总的看,主要是分配不公造成的。
(1)个人所得税征收效果不理想。高收入者偷漏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最大。要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系统和普及“三条线”来缩小高低收入群体的差距。在个人税收方面,要加强现有所得税项目的征管,1998年个人所得税征收300亿元左右,据有关专家估计漏收600亿元。另外,结合实行金融实名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和利息税,开征新的个人税项目,以降低高收入。
(2)城乡壁垒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例如外来农民工自己不能在城市里注册开店,只能从城里人手里租用办茶馆、办美发店的执照,许多有门脸房的城里人成了食利者。这要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来进行。不改变大量农民土里刨食的状况,农民的收入很难提高。让一部分人参与城市经济,分享城市经济的果实;让更少的农民分享日益增加的农村收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捷径。
(3)改革开放的推进序列和东部沿海的各种特殊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东部和中西部差距的作用。中西部的发展不能加快,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就是一句空话。 要强化对中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没有政策支持,中西部的发展难以加快。当初沿海放城市吃了不少政策优惠的好处,现在中西部由于地缘因素制约,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没有政策倾斜,这个差距靠自然发展根本不可能缩小。因此,中西部必须依靠外力的推动。国家财政税收应该建立东部反馈中西部的机制,这样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才能有可能缩小。
(4)对保险福利的漠视。许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由于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也不给职工提供相应的福利,用劳动的低成本与其他企业竞争,以获得非垄断的超额利润。非公有制从业人员收入高,但是一般没有什么社会保险。要普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变非公有制单位拿现钱过多的状况,削减的一部分收入可以注入社会保险基金,共同承担社会风险。
(5)行业垄断。行业垄断导致超额利润。竞争引入电信市场后,我们尝到的好处才开头。今后要进一步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按国际惯例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鼓励公平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收入。对少数特殊的垄断性行业,要加强收入分配的控制,防止分配差距过大。
(6)违规、违法经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人为了获得300%的利润,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少数走私分子获利达到上亿元,必须严惩不贷、取缔违规和违法的经营行为。
(7)腐败。权力的市场化直接导致腐败。政府要调控市场.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活动。 少数腐败分子的非法所得动辄到达上千万元,形象极其恶劣。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相当重要。缺乏监督的权力势必造成腐败。
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增长减缓和低收入面扩大是导致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一些专家建议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办法启动居民消费,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主要办法不能是简单地提高工资,这里有一个市场约束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社会政策帮助城镇登记失业者和下岗分流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就业率是提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有效办法;另外进一步完善关于个人的税收征管工作,通过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将一部分高收入者的收人向低收入家庭转移。
2. 对穷人来说,是公平更重要,还是扶助救济更重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致力于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初次分配的功能。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完善再分配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加强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这样做的各种成本更低,见效更为迅速。
社会救助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直接向贫困者转移支付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贫富差距构成了对社会和谐的威胁,所以我们由此可以说,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救助也就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但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来看社会救助与社会和谐的关联。
社会救助是向陷入困境者传递多种资源的复杂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现金救济。社会救助也不以保障被救助者的生存为最终目标,而是把保障其生存看作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配套救助和社会工作,促进被救助者通过自助摆脱贫困状态,融入主流社会。因此,现代社会救助远比传统式的社会救济要复杂,是一项有着很强专业性的工作,是一项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
首先,社会救助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困难人群的关怀,有助于促进社会认同。其次,社会救助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从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明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现阶段完善社会救助,还有助于促进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公正,这就是,中国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体制的变革和转轨,在此过程中,一些与原体制相关的人员遭受了严重的相对剥夺,比如说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对于那些生活陷于困境的失业下岗职工给予救助,可以说是支付改革成本以促进社会公正的一种形式,这种救助对于缓和社会不公感乃至社会矛盾和冲突都非常重要。最后,社会救助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在一个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贫困现象依然存在的社会,完善社会救助,提升社会救助的制度化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社会救助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维持或“制造”一个最低收入阶层,而是要使受助者借助外力摆脱贫困。为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救助理念,变消极救助为积极救助,变单纯现金救助为综合性服务提供,变对象化救助为参与式救助,变救助赤贫为促进资产积累,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3. 防治腐败在收入分配合理化调整中的地位是什么?
对于“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贫富悬殊,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改革来解决。在基尼系数高企的今天,政府打击腐败,强化法治,加强税收管理,从而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设计和施行改革的方式和步骤上,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手中权力侵吞公共资产,掠夺大众以自肥。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政府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和调控收入分配关系上,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方面,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积极打破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制定《反垄断法》来有效制约垄断经营行为和对某些自然垄断性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二是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三是完善市场规则,构造竞争机制,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努力塑造文明的市场行为主体,严肃法纪,取缔非法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和侵吞国家财产的不法分子,制止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中所起调节作用的局限性。即某些时候,市场力量不仅不能作为消减居民收入差距的依靠力量,而且任由市场力量的作用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其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越可购买更多的质量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越可具有更高的劳动力素质,越可能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投资能力越强,投资途径越多,选择有利的投资机会的能力越强,越能获得更高的资产收入。
建立收入合理、分配公平的和谐社会,消除利益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分配制度的不健全,惩治腐败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了分配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不公平,“腐败”助长了社会利益分配方面的两极分化。
一是“腐败”有利于管理者制定个人致富的两极分化政策。在现有社会及企业的管理上,企业的管理者是掌握企业分配大权的支配者,由于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无视职工的利益,按有利于个人发家致富的办法制定分配政策,造成职工收入在整个企业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企业权力掌握者的收入在整个企业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结果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是“腐败”剥夺了职工谋取合理分配的话语权。现在由于代表职工说话的组织缺失,不少企业代表职工利益的部门不完善,一些名义上是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成为企业法人的附属物,都是唯“老板”是从,成为维护“老板”利益的捍卫者,对职工的利益则不予考虑,维护职工利益成了画饼充饥的笑料,这些企业的所谓“职工利益的代表组织”成了企业老板的“狗腿子”,根本不为职工谋利益,只想方设法为企业老板谋好处,不为企业职工说话,而是为企业老板胡作非为助威。结果,在企业利益分配上只有企业老板说了算,职工说话的权力被剥夺、是没有权力说话的。“腐败”造成企业老板独断专行,唯利是图,职工没有权力说话,老板又不为职工服务,这怎么能不助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呢。
三是“腐败”造成职工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很难提高。由于国有及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追逐个人利益的,而个人收入的多少又是和企业的效益直接联系的,这就造成企业的老板为了得到巨额的个人利益,就想方设法追逐企业利润,而增加职工收入无疑要直接减少企业利润,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的管理者不允许职工收入在gdp
中的比重增大、收入数量提高。
四是“腐败”有利于老板制定个人致富的政策,必然造成老板及管理者越来越富,职工越来越穷。腐败造成在企业及社会的分配政策制定上,管理者只考虑企业利益,不考虑社会利益,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职工利益,只考虑管理者收入提高,不考虑职工收入增加。现在“大公无私”的老板越来越少,“为人民服务”的管理者越来越稀,再加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绝大多数管理者在制定分配政策时都是千方百计提高老板或管理层个人收入,而不愿同步提高职工的收入,让“唯利是图”的管理者者制定分配政策,他们能不考虑提高个人利益吗,能不考虑让自己先富起来吗,而分配的总量是有限的,这样,老板及掌权者多贪多占多分了,职工要得到好处,要提高待遇就无法如愿以偿,两极分化也就在所难免,造成职工分配的相对甚至绝对的贫困化,老板致富职工受穷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五是“腐败”造成职工利益无法维护。以煤矿企业为例,国家制定了发放下井职工班中餐费、下井津贴、夜班津贴、岗位补贴的政策,可是,某知名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能创造更多的企业利益,把国家政策束之高阁,不予贯彻落实,处于脏、累、危险、环境差的采掘一线的职工下井只有每天3元的下井补助,和国家规定的40多元的各种补助相差深远,结果,在煤价不断上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只比国家规定的下井补助标准高了一点,明目张胆地侵占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却得到上级领导者的支持。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者既不允许职工向有关部门反映,又由于社会腐败现象,缺少为职工撑腰的地方,职工也没有说话的场所,职工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结果,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利润增长了,老板及管理者的兑现奖励大幅度提高,可是,职工却为此要付出沉重的贫困潦倒的经济代价。
六是“腐败”造成灰色收入增加,“分配”两极分化在社会管理及企业老板偷偷摸摸的作为中得到推波助澜。腐败造成企业及社会管理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制约监管机制不到位,使社会及企业的实权派和管理者可以毫无顾忌的得到大量的不义之财和灰色收入,而这些对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普通职工是无缘的,灰色收入的增加,自然要造成严重的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
由于“腐败”加剧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这里仅谈以上几种供参考。
总之,社会腐败对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抑制严重的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党和政府虽然制定了很多消除两极分化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第二篇:mpa课程简介
mpa课程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熟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的经济分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内容包括: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四、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及其改革;五、国外市场经济模式;
六、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经验、问题及其对策。
《实用公共管理英语》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视听、口语、读写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种应用英语的能力。视听部分通过看和听,使学生在提高听力的同时增加对讲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口语部分分为两个阶段:(1)对话练习。日常会话与热门话题相结合,自选话题与既定话题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习惯以及准确地掌握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2)专题演讲。使学生将所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自己本单位的工作实践相结合,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读写部分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公共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和英语写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公共管理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成果,专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品的规律的课程。本课程力图在公共品、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政府治理、政策工具、管理环境、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绩效评价、公共责任、战略管理等方面,系统化地介绍公共管理的知识和工具,训练和形成学习者的公共管理相关技能和素质,使学习者掌握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相关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
本课程将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内外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同时,又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政策分析理论模型;;政策问题界定;政策分析标准;政策方案确定;评价政策方案;政策建议的表达;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伦理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报告基本要素等,并辅助于典型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行为的经济科学,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公共管理硕士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运用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规则与政府规制、 1
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政府规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实际调查和案例分析。
《行政法》
行政法是mpa的核心课之一。从法学的角度而言,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制度,并清晰地了解这些概念、规则及制度背后的理念与价值;明晰行政法的基本框架以及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中的有机联系;较为娴熟地运用法律推理,依循法律逻辑分析案件事实或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并对其准确适用法律规则。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行为的分类及特点、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法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外国行政法概述等。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信息技术的作用更是日渐显著。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信息处理和信息通信手段与工具的改变,也产生了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等,对公共管理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作为公共管理硕士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与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等主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管理、电子政务等技术的应用问题,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既懂管理,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公共管理人才服务。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践,使学员们系统掌握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科技组织、科技创新、科技评价、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代世界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各主要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计划、科技管理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了解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重点和政策保障机制;运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科研实践的训练,初步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本概念、执行过程、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科学研究组织及其运行、科技创新与成果商业化过程、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技术转移、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管理、智力资本、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创新系统与科技创新文化;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指标、科技统计指标、专家调查、数据挖掘等)及其应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专题研究报告与研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研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行政与事业会计》
通过学习本课程,概括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系统掌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核算方法,获得阅读和理解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专业能力,使学
生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开阔学生视野。
《行政与事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部分,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体系中属于微观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涵盖了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会计学原理及预算会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会计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
教学内容中的会计学原理部分是基础内容,是会计后续内容掌握的关键。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讲清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中应结合市场经济和中国财务实践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行政与事业会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政策》
人力资源是各类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就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了解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工具,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概论:人力资源概念,与人口、人才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与基本功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公共人事管理的职责分担、公共人事管理者之角色
(2)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程序
(3)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
(4)人力资源获取:公平就业机会、招募、选录和晋升
(5)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训的理论与方法
(6)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
(7)工资与福利:工资政策与实践的法律背景、工资福利设计方法
(8)健康与安全:职业安全和健康、雇员帮助计划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 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知识: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目标、公共关系大纲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公共关系传播的理论、传播的模式、传播的类型及艺术等。
(2)公共关系学实务: 了解公共关系活动运作过程的基本阶段即: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计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以及把握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的要求和规律。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的操作要点和方法,提(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高公共关系的实际工作能力。
(3)危机管理处理的方法: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危机处理的内部公众及其对策、媒介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政府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当事人(或受害方)的对策。
《管理沟通》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建立管理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巧;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每个学员把理论学习和自己的管理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学习讨论得到的沟通心得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学员的沟通理念和思维
方式;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讨论和演练,尤其是案例讨论。强调师生互动。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员了解人的本质特性、理解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进而在日常工作中遵循人的心理行为规律来激励人、引导人,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与管理,(如性格、能力、信念、态度与价值观);群体行为与管理,(如群体动力学、群体沟通、工作团队、群体决策);组织行为与管理,(如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等)三大部分。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按照理论和实务两条线索,讨论社会保障涉及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务。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保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领导科学和艺术》
本课程通过政府、企业管理案例以及历史故事,系统讲述一名真正的领导应从西方和东方文化中所应获取的各种技能知识,目的在于提高mpa的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但与管理密不可分。传统的管理学更多地关注在既定条件下组织内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经常性、规范性的管理活动。而本课程关注的是对变化的管理,要求在观念、战略、组织和文化的层面上去发现变化,管理变化,创造变化。因此,它强调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政治和商业环境中,如何有效把握变化中的趋势,使组织及时顺应客观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适应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解决管理危机。 《比较公共行政》
比较公共行政是一门研究各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探寻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课程,对于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理念、方式与内容为我所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求学习者全面理解并掌握比较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了解各国行政管理体系的特征、优缺点及其体现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有:
1.比较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3.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4.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及当代行政改革。
第三篇:mpa课程论文规范
文法学院mpa课程论文规范
1、a4纸页边距:左:2.5cm ;上:2.5cm ; 右、下:2cm封面:可复制“模版”。
2、正文的“题目”使用黑体3号字。
3、摘要150-200字。“摘要”二字使用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使用宋体小四。
4、关键词:3-4个。“关键词”三字使用黑体五号字,具体的关键词使用宋体小四。
5、全文行距:固定值22 。
6、正文内容:不少于3000字,使用宋体小四。其中,一级标题内容使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内容使用楷体小四,加粗,小四;三级标题内容使用楷体小四,加粗。
7、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参考文献”四个字使用黑体小四。所列的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小四。参考文献要按正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与正文引用中的注释(采用上位标,
。。。。。即[1][2]。)一一对应,用[1] [2]……..表示 ;顺序为:作者:《论文题目》,《学术期刊的名称》,****年第**期,第**页/ 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第**页(请注意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
8、论文的标点符号,应在同一状态下(汉字录入,半角)。
第四篇:mpa入学心得
mpa入学心得体会
2014年3月,我无比自豪的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员,在这里,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同学。儿时,成为科大学子的梦想,伴随着入学教育的开始,实现了。我有理由相信,来到中国科大,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科技大学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
中国科技大学校党委成员、研究生院屠兢副院长为大家作的报告,为入学教育拉开了序幕,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张老师先是向我们介绍了科大的创建过程,现在的师资力量、院系设臵、实验室数量、本科生专业数、硕博士点数、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历年来本科和研究生的招生就业情况,以及科大今后的发展方向: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从屠老师的致辞,我感受到,科大的mpa学子和其他学生一样,受到学校同样的重视,甚至是更多的关注,从科大mpa每年的新生入学,都会专门举办开学典礼和富有特色的入学教育就看的出来。
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梁樑教授从管理学本身出发,对管理概念进行创造性解读,论述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他针对mba/mpa教育,分析了mba/mpa学科特点,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实践经验理论化、交流的平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们的mba/mpa教育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服务。他还对mba/mpa同学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和良好的祝愿激励我们这群刚刚迈入mpa门槛的新生们努力学习,励志成材。
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定涛教授作了题为《mba/mpa人的使命》的专
题报告。他从mba/mpa教育的假设性前提、mba/mpa学习特点、mba/mpa教育的实质、管理学院将为大家提供的服务、对mba/mpa教育的认识、mba/mpa面临的使命等六个方面畅谈了其对mba/mpa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管理学院mba中心的邓国华教授,结合自身在中科大48年学习、工作的经历,为我们mba新生上了一场精彩、 生动的校史课。中科大是一所理工结合、兼有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直接关怀下,于1958年9月由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创办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以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集中全院的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参与和支持办学,学校在创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是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科大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教育战线上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创办了专门为智力超常少年举办的“少年班”,唯一一所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经过“七五”、“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很快成为国家重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邓小平同志曾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科大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第三次创业的口号,大力推进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现在的
中科大,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院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大科学实验室落户于此;钱学森,华罗庚,郭沫若等老一辈的国家学术奠基人都曾执教于中科大……这些是我们早以熟知的科大。从迁入合肥的二次艰苦创业,到新世纪新千年新的历史定位,一代一代的科大人用勤奋、奋进的精神继续着她的灿烂与辉煌。
mba中心主任张圣亮老师就mba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中国mba教育的发展、科大mba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向同学们作了阐述。mpa中心主任黄攸立老师就mpa的定位,mpa在国外的起源以及mpa在中国的启动与发展前景、科大mpa办学特色畅谈了见解。两位主任还分别就我校mba/mpa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招生情况、特色项目、教学手段、课程设臵以及论文要求作了介绍,使得入学新生对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作为教育专题之一,杨文铸老师就学生管理和生活安排等服务工作做了介绍,让平时比较分散的mba/mpa同学对入学后的日常管理要求、问题求解和联络方式等有了清晰的了解。
最后两个精彩的教育专题分别是:张增田老师从管理伦理学方面讲授了学习的乐趣,丁斌博士以《研究生学习生活与职业规划》为题,为同学们指出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科技大学,我要为创造我们mpa人的美好生活,铸造科技大学mpa品牌,为中国科技大学的辉煌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mpa入学心得
mpa学习让我对工作充满信心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李 想
暑去寒来,几度往返,在吉首与湘潭大学的求学之路上,留下了我辛勤奔波的足迹,也充满了我不断收获的喜悦,湘潭大学mpa,我心中的梦幻之地,在雪花将要飘飞的12月,我再一次拥抱了你。
忘不了80名同窗认真听课的时光,忘不了学富五车的导师们的谆谆教诲。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数年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我以选择湘潭大学mpa为荣,以成为国内著名行政管理专 家彭国甫 教授等专 家 教授们的学生为幸。
有家有室,工作繁重,学习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每一次mpa面授学习,都使我对工作更加充满信心。理论联系实际,立足解决实际问题, 彭国甫 教授的话,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
的目标与任务,也给我们注入了mpa学习的强大动力。说实话,作为湘西自治州教育局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的负责人,开始时,我对这项工作并不是得心应手的,一个2014年底刚刚成立的机构,工作千头万绪,真正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还好,这段时间我正从事mpa学习,我便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抓了组织机构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并从调查研究着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澄清了全州中小学贫困生底子,建立了13余万名贫困生电子档案,落实了“两免一补”助学资金3000余万元,构建了助学督查体系,创建了湘西助学网、创办了湘西中小学助学简报,这些工作得到了省、州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些许成绩的取得,与导师的精心教学是分不开的,也是mpa给了我工作的灵气,创新的灵感。
学习、研究、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将实践经验加以概括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在其位,谋其政,怎样将湘西州助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是我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每一次mpa学习,这一问题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今年7月, 彭国甫 教授给我们讲授了行政管理方面的课,讲授了管理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知识,并教导我们怎样与本职工作相结合选择研究课题,使我对从理论的角度研究湘西州助学工作的实践并进一步指导这一实践的深入开展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为此,在 彭 教授
的指导下,我还请教了湘潭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成志刚 教授,他以社会保障研究方面的深厚知识,朴实、严谨、耐心、认真地帮助我分析当前救助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怎样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使我获益良多,根据他们的指导,我利用今年7月在湘大面授20天的课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州开展了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保障体系调研,把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保证社会公平作为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将贫困生界定和资金筹措作为研究的主要立足点,将经济救助同贫困生学业救助结合起来,最后从政策层面上为我州的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保障问题设计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由于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目前已作为课题通过省里初评,正作为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向上申报。
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充满喜悦,每一个小小的收获,都倾注了导师的汗水,湘潭大学mpa,让我脚下的道路更加踏实,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