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范文

(作者:Sofie785时间:2019-06-25 09:49:15)

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1

2019年4月,我镇组织去厦门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在考察过程中,厦门的飞速发展和良好的城市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厦门的城市建设,使我们耳目一新,而厦门人民敢拼、爱拼的精神和先进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内核,不断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求发展的精神。二是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重要平台,着眼全局谋发展的视野。三是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以重大项目支撑跨越发展的气势。四是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竞争力的思路。五是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魄力。六是高标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手笔。

一、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厦门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为内涵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

(二)完善环境整治。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

(三)加强产业培育。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新建社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通过精心设计,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实践,通过“文化+”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实现休闲、旅游、文化、采风等元素联片发展。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二、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镇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村湾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要注重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 

(二)要注重坚持示范带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三)要注重突出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 

(四)要注重加强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培育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要注重挖掘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客家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2

在宜宾市挂职锻炼期间,有幸参加了赴成都考察和学习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获得,为期两天先后考察学习了郫都战旗村、道明竹艺村、大邑幸福公社、浦江明月村等地。回来后,结合宜宾提出了新的学习观点,并汇集后初步整理形成了对宜宾市乡村振兴规划的一些建议。这些供分享体会和观点,不仅仅适用于宜宾市,同样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第一,需出台有利于“城乡人力资源置换”的激励政策,解决乡村振兴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本次对几个示范村的考察不难发现,成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不仅仅是依靠农村的留守村民,而是通过多种人才引进和促进方式,将城市和社会精英人士引入乡村并发挥其乡村振兴的作用,如招聘乡村规划师、派驻优秀驻村专业型干部、全球招募新村民、吸引设计师艺术家创意群落入驻、促进大学生乡村创意创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不但优化了乡村人口结构并提高了乡村人口素质,而且带动了本地农民见识、意识和思想长足进步。

第二,要激发乡镇(村)干部、乡村能人和带头人的主人热情,使其“自下而上”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和迫切愿望,实现“要我规划”到“我要规划”的转变。在成都考察学习乡村振兴过程中,体会最深且觉得宜宾市最大的乡村振兴推进问题就是“自上而下推动力气大,而自下而上热情不足”。考察的几个村后发现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乡镇(村)干部、乡村能人和带头人发挥了主人翁作用,这样一支队伍把该村振兴当着自己家里事情,且热情高涨,战斗力极强。他们千方百计、日思夜想地主动谋振兴促发展,乡村主要的规划思路、创意和项目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完全依靠外来规划单位。政府及相关部门则是顺势而为地引导、指导和审核把关,且给予政策和资金帮扶,而不是代替他们干具体事务。

第三,需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市场主体下乡,以加强宜宾乡村振兴的“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模式。成都乡村振兴考察发现,无论是战旗村的集体资产公司,还是道明村的种业文旅公司,都是采取了市场公司化的运作模式。依托公司主体,乡村的策划规划、建设实施、管理经营、品牌推广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科学化运营管理模式,而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公司更多的政策、土地和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以促进公司资本化运作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宜宾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五粮液、丝丽雅、天原、恒旭、绿地、鲁能等企业成立乡村投资运营公司,支持市文旅集团和投融资平台进入乡村振兴市场,激励市区县各部门定点进行政策扶持支持,招引和培育乡村市场化运作主体。

第四,需大力推进宜宾“农村新土改”,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战旗村集体土地入市释放出了巨大的改革红利,道明竹艺村农房宅基地出租激发了社区活力,明月村土地流转经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幸福公社利用空置土地建设一个惊艳的现代菜市场等等,都在不断进行土地经营模式创新。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三农”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意见,都在不断地强化农村土地改革,而我们宜宾却在“农村新土改”热潮中具体开展的行动少,土地经营模式创新也还不足,亟待激发该方面的市场活力、村民意愿以及基础干部开拓创新力。

word该篇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范文,全文共有32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doc》
赴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体会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