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定恢复粮食生产的几点要求和建议(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关于稳定恢复粮食生产的几点要求和建议
粮食生产仍然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面积在16万亩左右,仍为各类作物播种面积之首。
粮食生产虽然为一项低效产业,但也是一项相当稳定而无风险的大宗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省工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规模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如2014年西周镇赖岙村赖伟平,种植单季晚稻216亩,总收入12.50万元,净收入7.20万元,平均每亩333元。
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形势出现三上三下的过程,后一次波折从1998年开始粮食生产连续下滑,总产量从1万亿公斤以上连续下滑到9千亿公斤以下,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粮食有所紧张,粮食价格较大幅度回升,各级领导重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供求安全问题。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经济比较发达,属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土地面积锐减,结构调整深化,粮食生产供求形势更为紧张。为了保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果,恢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县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要求和建议:
1、对种粮大户给予用种补贴。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20元的补贴。建议我县对承包土地50亩以上,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10元的补贴。据初步调查,全县承包土地50—1(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00亩,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1户,种植水稻3454亩;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50—100亩的种粮大户有12户,种植水稻918亩;合计应补水稻面积4372亩,需补贴资金4.40万元。
2、对水稻抛秧盘也给予补贴。为大力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水稻抛秧盘给予补贴。我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以直播栽培为主,但水稻抛秧仍有一定面积,全县3000亩,需抛秧盘20万张,建议每张抛秧盘补贴0.10元,需补贴资金2万元。
3、对水稻高产竞赛活动给予奖励。开展水稻高产示范和竞赛活动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县粮食生产以单季晚稻为主,建议在全县开展单季晚稻高产示范和高产竞赛活动,以奖代补,优胜给予奖励。百亩以上高产示范方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高产攻关田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分别奖励1000元、500元、200元。共需奖励资金2万元。
4、对水稻新品种引试给予补助。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需引进早稻早、中、迟熟新品种8个,籼型杂交稻新品种5个,粳型杂交稻新品种6个,常规粳糯稻新品种13个。组织早稻、杂交稻、粳糯稻新品种区域试验4项,生产试验5项,新品种、新组合示范点3个,实施大小区100余个。要求补助引种、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
5、对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给予补助。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日趋强烈,对优质富硒营养稻米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开发优质富硒营养稻米1000亩,采取基地示范,全额收购,精细加工,精美包装,商标品牌,产业开发。要求补助引种、示范、加工、包装等开发经费5万元。
6、对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给予补助。组建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恢复、稳定、发展我县粮食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全县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组建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建议给予补助开办经费3万元。
7、建立粮食作物种子贮备制度。建立粮食作物种子贮备,用于应对台风、洪涝、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或市场供求紧缺的有效措施,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根据《宁波市粮食作物种子贮备管理办法》甬政办(2014)283号文件规定:按前三年粮食作物平均播种面积需种量的7%储备种子。我县需储备常规早晚稻种子4.20万公斤,杂交水稻种子0.30万公斤,需要种子储备费用10.32万元(其中资金利息0.90万元,保管费用2.98万元,转商费用6.44万元)。要求下拔种子储备资金10万元。
另外,建议制定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田抛荒问题。督促征而未用农田业主落实耕种利用,鼓励对荒芜农田重新开发利用。
第二篇:稳定恢复粮食生产几点要求和建议
粮食生产仍然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面积在16万亩左右,仍为各类作物播种面积之首。
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形势出现三上三下的过程,后一次波折从1998年开始粮食生产连续下滑,总产量从1万亿公斤以上连续下滑到9千亿公斤以下,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粮食有所紧张,粮食价格较大幅度回升,各级领导重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供求安全问题。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经济比较发达,属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土地面积锐减,结构调整深化,粮食生产供求形势更为紧张。为了保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果,恢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县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要求和建议:
4、对水稻新品种引试给予补助。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需引进早稻早、中、迟熟新品种8个,籼型杂交稻新品种5个,粳型杂交稻新品种6个,常规粳糯稻新品种13个。组织早稻、杂交稻、粳糯稻新品种区域试验4项,生产试验5项,新品种、新组合示范点3个,实施大小区100余个。要求补助引种、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
5、对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给予补助。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日趋强烈,对优质富硒营养稻米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开发优质富硒营养稻米1000亩,采取基地示范,全额收购,精细加工,精美包装,商标品牌,产业开发。要求补助引种、示范、加工、包装等开发经费5万元。6、对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给予补助。组建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恢复、稳定、发展我县粮食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全县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组建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建议给予补助开办经费3万元。另外,建议制定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田抛荒问题。督促征而未用农田业主落实耕种利用,鼓励对荒芜农田重新开发利用。稳定恢复粮食生产几点要求和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三篇:关于稳定恢复粮食生产的几点要求和建议
粮食生产仍然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面积在16万亩左右,仍为各类作物播种面积之首。
粮食生产虽然为一项低效产业,但也是一项相当稳定而无风险的大宗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省工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规模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如2014年西周镇赖岙村赖伟平,种植单季晚稻216亩,总收入12.50万元,净收入7.20万元,平均每亩333元。
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形势出现三上三下的过程,后一次波折从1998年开始粮食生产连续下滑,总产量从1万亿公斤以上连续下滑到9千亿公斤以下,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粮食有所紧张,粮食价格较大幅度回升,各级领导重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供求安全问题。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经济比较发达,属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土地面积锐减,结构调整深化,粮食生产供求形势更为紧张。为了保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果,恢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县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要求和建议:
1、对种粮大户给予用种补贴。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20元的补贴。建议我县对承包土地50亩以上,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10元的补贴。据初步调查,全县承包土地50—100亩,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1户,种植水稻3454亩;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50—100亩的种粮大户有12户,种植水稻918亩;合计应补水稻面积4372亩,需补贴资金4.40万元。
2、对水稻抛秧盘也给予补贴。为大力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水稻抛秧盘给予补贴。我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以直播栽培为主,但水稻抛秧仍有一定面积,全县3000亩,需抛秧盘20万张,建议每张抛秧盘补贴0.10元,需补贴资金2万元。
3、对水稻高产竞赛活动给予奖励。开展水稻高产示范和竞赛活动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县粮食生产以单季晚稻为主,建议在全县开展单季晚稻高产示范和高产竞赛活动,以奖代补,优胜给予奖励。百亩以上高产示范方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高产攻关田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分别奖励1000元、500元、200元。共需奖励资金2万元。
4、对水稻新品种引试给予补助。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需引进早稻早、中、迟熟新品种8个,籼型杂交稻新品种5个,粳型杂交稻新品种6个,常规粳糯稻新品种13个。组织早稻、杂交稻、粳糯稻新品种区域试验4项,生产试验5项,新品种、新组合示范点3个,实施大小区100余个。要求补助引种、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
5、对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给予补助。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日趋强烈,对优质富硒营养稻米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开发优质富硒营养稻米1000亩,采取基地示范,全额收购,精细加工,精美包装,商标品牌,产业开发。要求补助引种、示范、加工、包装等开发经费5万元。
6、对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给予补助。组建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恢复、稳定、发展我县粮食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全县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组建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建议给予补助开办经费3万元。
7、建立粮食作物种子贮备制度。建立粮食作物种子贮备,用于应对台风、洪涝、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或市场供求紧缺的有效措施,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根据《宁波市粮食作物种子贮备管理办法》甬政办(2014)283号文件规定:按前三年粮食作物平均播种面积需种量的7%储备种子。我县需储备常规早晚稻种子4.20万公斤,杂交水稻种子0.30万公斤,需要种子储备费用10.32万元(其中资金利息0.90万元,保管费用2.98万元,转商费用6.44万元)。要求下拔种子储备资金10万元。
另外,建议制定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田抛荒问题。督促征而未用农田业主落实耕种利用,鼓励对荒芜农田重新开发利用。
关于稳定恢复粮食生产的几点要求和建议一文由ww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力保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意见
省农业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水利厅 省统计局 省粮食局
省气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2014年,我省克服了秋、冬、春连旱和病虫害多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任务更加艰巨。为抓好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工作,力争实现连
续十年增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政府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奖
惩机制,确保全省粮食稳定增产。
(二)任务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力争连续十年增产,全年
粮食总产达到900亿斤以上。
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一)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稳定增产的基础。各地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要从全年生产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在全省小麦
播种面积5438万亩的基础上,力争秋粮播种面积达到5400万亩,增加5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通过扩大粮油、粮菜、粮棉等间套复种面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防止棉花、花生、蔬菜等其他作物生产大幅
波动,确保大宗农产品均衡供应。
(二)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按照国家“五不准”(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的要求,落实好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
不改变。
(三)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粮食种植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在劳务输出较多的地方,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代耕、代种、代管等方式,
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搞好粮食生产。
三、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的作用,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尽快选育、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
小麦、玉米新品种。深入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制约粮食生产关键技术瓶颈,尽
快研发集成推广一系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加快关键技术推广。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发布2014年度粮食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扩大省财政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实施规模。小麦要重点抓好冬春控旺防冻、氮肥后移和一次喷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玉米重点推广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种植的“一增四改”和适期晚收等增产技术措施,搞好病虫草害预警和综合防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深耕深松技术。
(三)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农时季节和重要环节,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指导和服务,面对面地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要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搞好农民“冬春大培训”,不断
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四)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小麦、玉米“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0个以上。打造一批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示范镇,受到国务院表彰的16个粮食生产先进县,要率先全面启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受到省里表彰的34个粮食生产先进县,每县要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受到省里表彰的6个产粮大市,每市也要选择20个条件适宜的乡镇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国家和省级奖励资金,原则上要全部用于高
产创建。
(五)切实抓好防灾减灾。科学制定和完善粮食作物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早做好物资、资金和技术准备。切实做好气候条件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研究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
科学抗灾减灾,努力将各类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四、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一)认真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4-2014年)》,推进73个任务县和12个后备县的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切实抓好粮食产能县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施标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力争建设高产稳产良
田26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20万亩。
(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实施31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突出抓好7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3个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加快全省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与改善灌溉面积1200万亩,新增“旱能浇、涝能排”
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三)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启动实施耕地深耕深松工程,大力推广“整村连片、整乡推进”的作业模式,力争2014年完成1500万亩深耕深松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适当补贴。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力争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鼓励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启动健康施肥行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
五、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搞好小麦面积核定工作,确保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尽快发放到农民手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增加补贴资金。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适时启动预案,努力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
围,重点搞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二)继续对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对2014年度粮食种植面积大、总产增产幅度
大的市、县继续给予奖励。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水利、统计调查、粮食、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科技、财政部门要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农业部门要搞好粮食生产指导,加快新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统计调查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强对粮食生产的分析研究,准确反映粮食产量;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气象部门要抓好天气
预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粮食
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注重搞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粮食增产的良
好舆论氛围。
第五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加快新品种、新科技研发
(二)加快关键技术推广
(三)大力开展科技服务
(四)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五)切实做好防灾减灾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一)认真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
(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化
(三)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二)继续对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二)大力监督检查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在关键农时
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注重搞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
力宣传各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粮食增产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