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范文

(作者:静51630时间:2024-02-23 09:59:51)

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性格、脾气、心理,甚至是个人的品行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相比之下,我校是的留守儿童占全校的一半以上。“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从而缺乏本应天天得到的父母之爱,这样时间一长,她们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为此,本文将从小学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两个方面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阐述。

一、小学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烦躁、焦虑、悲痛、紧张

“留守儿童”年幼就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她们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这些儿童多数变得烦躁、焦虑、悲痛、紧张。根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还有些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父母亲的打工行为的评价是较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远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学等家庭开支费用的负担,父母又必须出去打工。这些留守儿童对于这一现象的评价是充满矛盾的。在面对矛盾的同时,心里也是充满压力的。留守儿童往往陈述自己面对着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屈辱时,他们想要回报父母,但是自己成绩又不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内心充满了焦虑与紧张。

(二)自卑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比较起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贴身呵护,导致她们形单影只,从而在面对同学、邻里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为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他们不像其他非留守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一些留守儿童出现错误和问题后,比一般学生的负罪感更强,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然后接着犯错,始终处于“边犯错边后悔,接着再犯错”的状态中。

(三)行为偏激、挑剔,易产生不良倾向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的脾气,他们基本都能很好地控制好,也有一部分人偶尔控制不住,还可能有摔东西的不良举动甚至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等。因为留守儿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环境中,即监护人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不适当。一方面监护人认为儿童年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要加倍爱护,于是任其所为,百般娇惯;另一方面,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将其托付给自己,必须严加管教,否则难以交待。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常使孩子心理产生矛盾,导致了留守儿童较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四)逆反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所以与他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他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这就是逆反心理。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小维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父母亲都在外地打工,爷爷负责照顾他的生活,他每天都要制造一些矛盾,引来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当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有时还变本加厉地打架来引大家的注意。可见,小维的心理不够健康,内心很孤独,所以做这些“引人注目”的事,想以此得到大家的关注。

(五)厌学

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据调查,70%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表示自己讨厌做作业,因为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六)缺乏沟通,性格孤僻、内向、胆怯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与人缺乏沟通,所以造成了性格孤僻、内向、胆怯。这也正是因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困难时又由于亲疏和害怕等各种原因不愿向他人求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心理承受能力差。小珊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清秀文静的女孩子,长期缺乏母亲的体贴关爱。由于性格过于孤僻,还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老师想开导开导她,帮助她打开心结,于是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话。但是在办公室里,她一直低头不语,没说几句话就红了眼睛,泪珠直往下掉。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除了点头和摇头,她几乎没有怎么开过口。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认为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家庭努力

我认为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解决此问题归根到底,是要依靠留守儿童的父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每个月与子女就读的学校老师联系,与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保障上。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若不能回家,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学校努力

1、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在教育过程中, 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引导和教育,要充分利用谈心、家访、观察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

2、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3、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如:转移法、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

4、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开设“悄悄话信箱”,专人负责给学生回信,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建起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5、学校应尽量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搞好“手拉手,心连心”等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到亲人就在身边,从而不再孤单,与非留守儿童一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同时可以组织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留守”生活, 静下心来, 克服困难, 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变被动为主动。

6、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最直接的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要用“爱心育人”,平等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心灵深处产生与同学、班集体荣辱与共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对他们“委以重任”,并且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使其树立信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孩子们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其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关心

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从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至关重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更不是呼吁一下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家庭、学校乃是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人人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李培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及对策,新课程学习2011(10)

[2]虎菊红.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矫正策略, 《素质教育》2016年5月第205期

word该篇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范文,全文共有322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doc》
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