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范文
未来五年庆元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生态是庆元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庆元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庆元嘱托”,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十四五”时期是我县高水平建设百山祖国家公园,高质量推进美丽庆元建设,打造“最生态窗口”的关键期,科学谋划好新时代、新形势下今后五年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至关重要。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
近年来,庆元把保护好生态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和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高标准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深化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与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步提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大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宣传工作,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2020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至100%,PM2.5浓度下降至19微克/立方米,县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的比例为100%,荣登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获“五水共治”群众幸福感指数全市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实现全省生态保护指数“三连冠”、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五连冠”。
二、生态保护短板问题
(一)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亟需建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滞后,面临着既要严格生态保护、加大环境基础投入,又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传统制造业低小散问题突出,污染治理水平较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尚未全面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仍未理顺。公众秸秆禁烧、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理念有待提升。
(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上升空间逐步缩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优、继续改善的难度在逐步加大,臭氧(O3)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PM2.5浓度、地表水断面Ⅱ类以上水质比例等重点环境质量指标稳定保持全省前列的压力较大。
(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待提升,生态保护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乡污水、危废处置能力尚存在缺口,污水管网破损、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依然存在。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仍旧较弱,基层环境执法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够等问题较为突出。
(四)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保障压力较大。庆元县经济总量规模较小,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批项目的支撑,而目前建设资金紧张,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更加突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保障压力不断加大。
三、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庆元要牢记总书记的“庆元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当好生态卫士,擦亮“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金名片,着力推动生态颜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将庆元打造成美丽浙江的“最生态窗口”。
(一)打造最美核心区生态高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以上,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III 类)比例保持100%。全面巩固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水平大幅提升,生态质量指数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二)打造“碳中和(零碳)”示范县。至2025年,全县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低碳试点、“零碳”体系愈加完善,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林业碳汇稳步增长,打造成为“碳中和(零碳)”先行示范县。
(三)打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地。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空间面积比例不降低。强化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示范基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低散乱”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落实庆元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文化产业等低碳产业。严格控制煤炭消费,谋划建设一批光伏发电、抽水蓄能项目,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全面建设清洁能源强县。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积极推广使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评价、“碳标签”、“碳交易”等制度。制定“碳中和(零碳)”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挖掘重点领域降碳空间,积极发展林业碳汇,推进屏都街道等一批低碳试点建设,力争实现“碳中和”先行示范。
(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聚焦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臭氧污染等问题,抓好PM2.5和O3浓度“双控双减”,基本完成县域内竹木行业粉尘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提高新能源车辆比重,落实扬尘精细化管理措施,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严禁秸秆与垃圾焚烧。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聚焦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造纸与竹木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畜禽养殖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流量保障等领域、美丽河湖建设等领域,深入推进水生态保护。加强重点行业、农用地、重点污染物土壤污染的源头管控,积极落实农用地分类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建立健全固体废物闭环管理体系,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行动,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化处置体系,补齐危废处置短板,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三)统筹系统治理与风险防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杜绝违规涉林垦造耕地,违法开采矿山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河道溪流水生态修复治理,继续推进松源溪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河湖库塘科学清淤,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堤岸生态化改造、入河排污口尾水湿地等系列工程,逐步恢复河湖自然水生态系统。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制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加强对全县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风险、保护成效的监测评估。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全县、乡镇街道(园区)的多层级、网格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开展环境敏感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
(四)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成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建立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评估,以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基本原则,提升自然保护地保护水平。持续推进“绿盾”等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和销号,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野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积极建立生态定位站,完善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生物廊道。开展迁地保护体系规划,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形式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等,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五)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完善监督举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等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执法,加快构建以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差别化“双随机”监管执法模式,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加强司法联动,全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六)全面推进生态保护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智慧云等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重点提升竹木制品、食用菌、铅笔等行业企业废水废气在线监测监控水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对O3、VOCs等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加强空气、水质、土壤等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推进乡镇水质自动监测站、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等站点建设,构建覆盖全县域全天候全要素环境监测网络,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县的水、土壤、大气、噪声的智慧化环境监测网络,水和大气监测深入到镇级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