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统筹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县城乡统筹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县城乡统筹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旗城乡统筹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以“一流转、两转变、三大保障机制”为具体举措,推进“大集中、小集聚”,努力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共享、社会保障城乡同质化全覆盖新格局,开创了全域乌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三个集中”
坚持用全域乌审发展理念,统筹资源、人口、生产力布局,加速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和工矿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步伐,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1、工业向园区集中。积极响应沿黄沿线经济带战略的安排部署,大力推进乌审召化工项目区、图克项目区、纳林河矿区集中集约发展,推动苏里格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工业集中发展的路子。提升产业层次,发挥煤炭、天然气互补优势,培育发展洁净煤业、新能源和化工高端产业,打造以能源化工为主的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全旗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66项,天然气产能达到187亿立方米、化工产能达到225万吨,天然气化工产业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2、人口向城镇和工矿区集中。加快“一流转、两转变”(农村牧区土地使用权、承包权流转;农牧民身份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三大保障机制”(以“四权四制”为基础的民主保障机制,以农村牧区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依法流转的保障机制,确保农牧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工矿区及二、三产业转移的“大集中”。全面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步伐,年内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5000人,嘎鲁图镇、图克镇、乌审召镇三个移民小区续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免费对18-48周岁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894人次,实现就业768人。水源地农牧民转移安置方案出台。
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向具备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区域收缩,集中打造无定河流域现代农牧业产业带。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牧民土地草牧场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通过入股、出租、互换等方式,联户组建合作社,抱团发展新型经济组织;依法转包农牧业公司,发展公司化农牧业;依法转包经营大户,培育现代农(牧)场主,推动规模经营,实现由分散家庭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小集聚”。全旗累计完成土地、草牧场流转83万亩,建成现代农牧业生产基地10万亩,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229户,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比例达30%以上。
(二)产业发展情况
《全域乌审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沿城沿线试验示范带规划设计》通过专家评审。沿城沿线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带建设工作启动,引进饲养规模10万口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5家,宏安泰1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星源农牧业10万只育肥羊一期工程土建完工,双康20万口生猪养殖和万隆建筑2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选址及征地工作完成。开工建设朝岱嘎查集约化草原牧业新型示范社区。新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2万亩,新建设施农业基地3009亩、苗木繁育基地1200亩。1000万亩草牧场、6万头肉牛、100万只细毛羊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产品,45万亩农田通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启动实施四季青肉联加工厂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福瑞达4万吨(一期2万吨)肉类精深加工生产项目。
(三)试点工作
土地、草牧场确权颁证工作有序开展,政府扶持产业化企业资金折合农牧民股金试点工作开始试行。图克镇巴音淖尔嘎查土地确权工作于全部完成,今年1月举行了确权颁证大会。苏力德苏木朝岱嘎查土地确权工作于4月份全部结束,完成对苏力德苏木朝岱嘎查157户农牧户土地的确权工作。河南村土地确权完成693户农牧户,房屋和伙盘地确权已经完成,年内将完成全部工作。图克镇巴音淖尔嘎查新牧区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近期将组织评审会评审,其他试点村的产业规划正在编制中。河南村和朝岱嘎查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与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捆绑建设,将市政府下达的200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落实在河南村和朝岱嘎查(其中河南村160户,朝岱嘎查40户),河南村分散改造80户全部完成,集中新建80户居民点基础工程正在建设中;朝岱嘎查居民点建设工程45户开工建设,现已封顶17户。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方面,重点推进4条续建公路、1条续建铁路和3条新建铁路,完成投资36.7亿元;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12条19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电力建设方面,红山110kv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河南110kv输变电工程开工,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行,昌黄、陶利、呼吉尔特等3座35kv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农网改造规划,正在办理环评、土地等手续,即将进行招投标;水利设施方面,新能源化工基地供水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0%,哈头才当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城镇建设方面,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内启动,完成征拆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占地400万平方米,建成1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
(五)城乡共服务建设
不断加大民生改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设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人民医院、教育园区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全面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蒙语授课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教育同质化初见成效。实行城乡卫生一体公化管理,以旗综合性中心医院为载体,以“流动医院”为纽带,通过旗级医师下乡坐诊、乡村医生进修培训、专家远程会诊和病员双向转诊等方式,让农牧民及时、就地享受到了优质卫生资源。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以大培训促进大就业带动大移民的具体举措,对农牧民、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分类、分阶段旗内、旗外安置,全旗累计新增就业人员6000余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8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6%。建成12万平方米周转安置房、24.6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2.2l万平方米廉租房。新建1个综合福利院和2个敬老院,社会福利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项指标在全市平均水平上有稳步提高,进一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
(六)配套政策制定情况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办法》等6项制度经多次讨论修改完善,近期将提交会议审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全旗城乡统筹工作取得的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试点嘎查村规划设计进度缓慢,建议苏木镇对接新的设计单位;二是示范带建设进程缓慢,入驻项目少,建设进程缓慢,部分企业项目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工作思路
全旗城乡统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三农”问题做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构筑“一核三带一廊”空间新布局,打造四个产业平台,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以“一流转、两转变、三大保障机制”为具体举措,推进“大集中、小集聚”,努力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共享、社会保障城乡同质化全覆盖新格局,率先实现全域城乡统筹。
(一)全力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工作。年内要出台《城乡统筹示范带实施方案》,确定产业规划、结构布局和实施步骤,出台土地、金融、财税等领域优惠政策,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该区域,引导各种要素加速聚集,重点发展生猪养殖、设施农业、文化旅游和中小型加工业,完成拆迁改造达布察克路以南旧城区,建设商业区,培育主导产业,为推动城乡统筹、加速人口转移打牢产业基础。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股份制村镇银行组建方案》、《农牧业投资公司组建及运营方案》等推动城乡统筹核心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年内试验示范带产业规划、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要和“四权四制”、土地确权等基础性工作要全面启动,力争将该区域建设成为我旗乃至全市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二)全面启动7个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年内启动建设7个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全面完成7个试点地区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三)完成全域乌审城乡统筹各项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出台土地确权登记、“增减挂钩”等十四个配套政策,尽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机制。
(四)抓好土地确权等基础性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地区,完成所有试点的土地确权工作,并颁证到户;依托全旗丰富的土地资源、物产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租赁、承包、流转农牧民的土地与草牧场,年内图克镇巴音淖尔嘎查率先启动并完成此项工作,推广“企业+农牧民”的合作模式;“四权四制”方面,年内全面完成所有试点“四权四制”工作。
(五)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统筹发展。将三次产业统筹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基本抓手,将产业发展作为解决“钱从哪里来”和“人到哪里去”的主要途径。要在培育和壮大产业上下功夫,有产业的地区进一步提升和壮大优势产业;没有产业的地区要结合实际,重点在培育产业上下功夫,让产业成为带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要按照构筑“一核三带一廊”空间新布局的要求,推动产业实现“大集中、小集聚”。一是推动农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要加快农牧业重心向无定河流域转移步伐,使无定河流域成为全旗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30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00万只细毛羊产业基地、20万头肉牛产业基地和100万口生猪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二是推动工业向园区和矿区集中,推进关联项目和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三产向城镇核心区和重点镇集中。嘎鲁图镇和其它重点镇要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汽运服务、餐饮娱乐、民族用品、农畜产品等一批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和“功能区”,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形成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和人口集中。
(六)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城乡统筹宣传教育工作,把城乡统筹宣传教育工作延伸到嘎查村、新型社区,确保将宣传培训工作深入到农牧民群众中去,继续扩大覆盖面,力争使全旗95%以上的农牧民全面了解和认识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赢得农牧民对城乡统筹工作的认同与支持。
第二篇:2014统筹城乡工作总结
重庆市****管委会
关于报送2014年度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工作
总结的报告
区城乡统筹办:
2014年,***管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新农村、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了***管委会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工作全面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措施
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我委及时召开会议,成立由常务副主任***为组长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抽调社会事业办、旅游发展科各1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落实相关责任,并从财政中安排资金5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保障。
二、双管齐下,强化基础投入 (一)科学立项,加大政府投入
1. 积极申报国家部委专项资金。一年来,得到国家专项资金补助1980万元,国债资金2014万元,对辖区内2处危崖、1个病险水库进行了整治,新建设污水处理场1座,改扩建污水管网4600米,新垃圾回收站6个,填埋点3处,购置垃圾处理车2台等;
2. 灵活统筹城乡有关政策。2014年,我们将林海村申报为市级统筹城乡示范村,将燕子村申报为市级整村脱贫村,争取资金1669万元,投入资金1669万元,全面促进了两个村的整体建设。
3. 将*****-斑竹园-****水口寺-头道河公路和双凤-头道河纳入区域交通规划,并以bot模式进行规划和项目招投标,目前已完成所有项目前期工作。该项目实施后,能真正实现区内村村畅通、景区间快速通达。
4. 将***红英桥巴渝新居项目和洪洞村林下养羊、养蜂项目编制立项,涉及经费8000多万元。其中,***红英桥巴渝新居项目2014年将启动实施。
(二)培育环境,强化招商引资
2014年,完成****爱情天梯和燕子村综合开发2个项目的招商,合同引资6.5亿元。据此,***管委会招商引资项目达到6个,合同引资3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有6个,新落地项目1个,
全年共投入资金3.13亿元。主要用于***头道河场镇改造、西部景区建设和景区接待设施、公共设施、道路管网、村居美化等。
三、完善保障,提高幸福指数
针对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我委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和报销率,推进养老保险,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感。
(一)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农村居民80%以上都纳入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
(二)完善卫生医疗体系。继续完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推行农合二次报销制度,确保管委会财政补助到位,保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继续保持99%以上;继续完善门诊医疗报销办法,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群众在享受住院报销的同时,又可享受****卫生院报销50%。
(三)公正执行扶贫政策。重新对辖区254户内贫困家庭和
贫困学生等进行清理,兑现政策。
(四)有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截止目前新增城镇居民325 人,实现非农就业300人,占农业人口的8﹪。
四、提供平台,鼓励群众创业
一是提供林下经济发展平台。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到江津区内的德感街道、李市镇学习养殖技术,到***区学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林下养鸡、林下
养羊、林下养蜂产业,新增养鸡户36户,养鸡场(圈)20亩;新增养羊户24户,养羊场圈10亩;新增养蜂户58户,蜂箱260个; 全年共计收入1050万元。
二是提供旅游服务业平台。全年对景区内200余家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培训,帮助1家3星级农家乐升至4星,帮助3家农家乐完成3星评定;并对区内从业人员258人进行400小时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提供外出务工平台。全年引导60余壮年体力外出务工,并将其子女纳入留守儿童对象,对口进行管理和帮助。
2014年以来,我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达到了年初目标。但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相关精神没有吃透,其次是工作推进不尽人意,效果还不够明显。2014年,我委将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再次掀起学习高潮,进一步学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政策精神,弄懂吃透,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二是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引进等,加大对新划入***管委会的双凤村、老四面村的统筹城乡工作,逐步改善目前较落后的面貌;三是发展旅游服务业和发展林下经济相结合,多种经营,促进群众致富;四是积极探索,利用***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创新****统筹城乡改革的模式,又好又快地推进统筹城发展工作。
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城乡统筹的工作总结
关于2014年城乡统筹示范村工作总结
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大战略”总体目标,加快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我镇2014年城乡统筹示范村为新水碾村,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我成立了以镇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统筹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并确定由推进办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做到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根据新水碾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某镇新水碾村2014年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内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建设目标任务等,使此项工作目标明、任务清。
三、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城乡统筹示范村(新水碾村)共完成土地规模流转1660亩,新建村道3836.31m,新改建u型沟渠14670 m,修建垃圾池33个。其中:
(一)食用菌生产精深加工及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单位是成都市天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规模460亩,完成资金投入7000余万元,完成五连栋智能钢架大棚56000㎡,安装内部电 1
脑控温控湿设备,钢架大棚堆料场7000㎡,钢架大棚菌种场内部硬化7000㎡,基地内雨水管道铺设2014 m,钢架展示大厅框架建设3000㎡,配套仓库钢架框架建设15000㎡,u50沟渠8086 m; 3 m宽生产便道2185m; 6.5 m宽的产业大道1200m。
(二)千亩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园:建设单位为金堂县某镇新水碾蔬菜专业合作社,完成占地面积1200亩,投入资金625万元,完成钢架大棚60亩,滴灌面积165亩, u50沟渠建设1805 m。
(三)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单位为某镇新水碾村委会,完成3 m宽,15㎝厚的村道建设3836.3 m,投资162万元;完成沟渠建设15575m和m7.5浆砖112 m、砼筑基46 m、涵管d600,15根、d400,14根;修建生态垃圾池2个,普通池31个,垃圾中转站1个。
四、实施城乡统筹示范区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按照城乡统筹示范区村建设要求,通过对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进一步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修建垃圾池(站),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初步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2 33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城乡统筹示范区村建设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委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城乡统筹示范区村建设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村组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五)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通过食用菌生产精深加工及产业研发基地和千亩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将某镇的食用菌和蔬菜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和辐射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渠系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约2014亩的灌溉面,提高了土地单产,增强了抗旱保收的能力。同时,渠系的建设,增大了过多能力,有效地减少了血吸虫的侵害,保护了环境。
某镇人民政府
第四篇: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总结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市位于aa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分别距广州、深圳130公里和80公里,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和仲恺高新技术2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376万人。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9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x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推进城市建设为载体,以解决农村低保和看病难、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住房难等“一保五难”为重点,以中心镇为依托,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其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大农业和农村投入,逐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为逐步建立财政支农长效投入机制,x市专门做出规定,2014年新增财力一半以上,2014年及今后市级新增财力70%以上,县级新增财力50%以上投入“三农”,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产品安全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农民工培训等,2014至2014年,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8.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以及相对贫困片带的发展。
(二)以发展经济为核心,加快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工业联动发展。x市抓住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土地、水、海洋等资源充足和区位、港口条件优越的优势,引导、组织各县区、各乡镇建设各类产业转移园、工业园和工业基地,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目前已有1200万吨中海油炼油项目、1200万吨水泥项目、1200万千瓦x电力等大项目落户x龙门县、港口镇等县区、乡镇,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工业的联动发展。二是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x市坚持以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重点,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核心,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关键,用经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推动农业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转变,目前,已形成梅菜、荔枝等六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26万亩,产值21亿元;培育龙头企业131家,出口香港的叶类蔬菜占香港市场的54%,家禽占43%。三是统筹城乡第三产业发展。x市针对旅游资源大部分在乡镇的实际,统筹规划,对100多公里的城乡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目前,已建成的13处旅游景点有12处在乡镇,年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以推进城市建设为载体,拉开城市空间,缩小城乡差距,逐步使农民转变为市民。一是x市坚持把拉大城市空间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面积扩张,市区面积由2014年的419平方公里扩至目前的2670多平方公里。二是为增强城市对农村的拉动力,x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合城乡两地资源、搭建跨越式发展平台的关键性措施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大建设力度,把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把第三产业转移到农村,把乡村融入城镇,农民转化为市民,城市
人口由2014年的70万人增至目前的164万人,逐步实现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
(四)以解决“一保五难”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公共服务。x市把解决农村“一保五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一是采取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按省财政30%、县区财政70%的比例统筹城镇低保资金,按省财政和县区财政各50%的比例统筹农村低保资金,按县区财政全额负担统筹五保供养经费,解决了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难题。二是采取“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按市县区补助15元、个人筹集50元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手按1个行政村建设1个卫生站、按一级医院标准改造薄弱乡镇卫生院、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中心镇卫生院,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题。三是采取争取上级补一点、地方财政挤一点、相关部门帮一点、受益企业捐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近1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目前,68%的行政村通了水泥公路,上百万人受益,逐步解决了农民行路难题。四是全面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2014年以来,市财政共安排1.2亿元,新建、扩建、改建农村中小学91所,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题。五是近两年,市、县、镇筹资6000多万元,解决了17.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题,筹资3500万元,解决了全市1.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难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五)以中心镇为依托,加快农村城镇化,以城镇的繁荣促进农村的繁荣。x市把发展中心镇、专业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结合点和载体,通过放权、让利、聚业和改造“城中村”等措施,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一是“放权”,即合理划分中心镇财政收支范围,扩大事权、财权,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二是“让利”,即对在中心镇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建设维护税全额返还,环保排污费、水资源费、各类土地收益除上缴国家和省部分外其余全额返还,返还资金用于中心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耕地开发。三是“聚业”,即在中心镇集中规划工业园区,对新上的大型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分散在非中心镇和村的工业项目,采取原地统计产值、收益分成等办法,鼓励其向中心镇集聚,逐步形成城市二、三产业向中心镇延伸,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聚集的良好局面。四是“改造城中村”,即在城区和中心镇规划范围内,取消农民宅基地分配,提倡建设农民公寓;对已有的“城中村”,采取“以时间换空间”、“以货币换空间”、“以空间换空间”等办法实施改造。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中心镇实力显着增强,2014年,18个中心镇gdp总量321亿元,超过了x全市的1/3,中心镇逐渐成为城市辐射农村,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转移和集聚农村人口的桥头堡。
(六)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体制创新,逐步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社会管理体制。一是实行统一城乡劳动用工政策,将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在县一级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制度,统筹城乡就业管理。二是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在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增量分成,收支挂钩”的财政体制;在县一级建立“确定基数,超增分成,挂钩奖罚,鼓励先行”的财政激励机制;对市与市级所在的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也进行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启示
分析x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做法,总结其规律,关键是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大胆创新,给“统筹(来源 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赋予了新的认识、新的内容:
(一)城市带动农村靠“辐射”。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历程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首先是发展工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辐射到了中心镇,中心镇的发展再辐射到了行政村,这样一层层的辐射开来,带动了经济、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发展整体。农村没有在发展中被割裂,城市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维持了土地、劳动力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供给。
(二)工业反哺农业不是“扶贫行动”。x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村企合作模式,开展“百企牵手百村”活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产业带动、合作开发、直接参与、智力帮扶、公益捐助等多种形式,与新农村示范村合作共建,利用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通过村企共建,拓展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空间和领域。x市的工业反哺农业不是简单扶贫,而是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不断提高了农村工业化水平。
(三)统筹得当才能有序发展。x市坚持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将规划延伸到镇、到村,镇里的规划是否到位是市长必须过问的工作。特别是,为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使生产要素按比较优势和市场法则配置和组合,他们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市、县、镇、村四级规划的衔接,注重依据各县、镇、村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定位,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了多门类、有特色、错位发展、互补融合的产业体系。
第五篇:2014年镇统筹城乡工作半年总结
2014年上半年,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大兴镇党委、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大兴全市争先;用好园区政策,形成投资洼地;推行三个集中,振兴羽绒、房产;追求现代农业,支持龙头企业;产业保障就业,就业促进和谐;农民转为市民,实现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努力工作,只争朝夕。
上半年统筹城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基本镇情
大兴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东郊,南靠周公山,北临青衣江。距雅安城区7公里,距姚桥新区2公里,是雅安城市规划区和雨城区工业企业集中发展区。全镇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辖14个村、88个社,总户数5855户,总人口20148人,是雅安市未来的新城区,是吸引大型企业和发展农业高科技生态园的基地,规划总用地964公顷。全镇有耕地面积10903亩,均为水田面积,退耕还林面积11422.7亩。本镇现实情况属于“一镇三制五区”,有城市规划区(市管),大兴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及和龙高耗能工业开发区(区管),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小区和其它地区(镇管),虽挟市、区专题直接领导优势,但受制因素也多,在管理和协调上难度颇大。大兴电站、水津关电站和龟都府电站全部涉及本镇青衣江流域,是全区个镇范围内水电站最多的乡镇。镇党委下属支部19个,除农村支部外,还有中学支部、大兴中心校支部、和龙中心校支部、巴南硅业支部、农业园区企业联合支部,全镇党员758名。我镇的情况在全区比较特殊:我们既有坝区,又有山区;既有传统农业,又有现代企业;既有雅安市的城市规划,又有雨城区的新农村规划;既是撤乡并镇后的新建制镇,又是移民稳定压力巨大的安置乡镇,在我们面前,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之,我们是一个过渡型、崛起中的乡镇。
二、具体做法
统筹城乡工作的基本要义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考虑到大兴镇特殊的地理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着手从五个方面抓好此项工作。
(一)、树立全局观
毗邻市区的大兴镇极具发展潜力。针对以往在统筹城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新的领导班子主张进一步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大兴镇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我们的思路是以‘土地流转’为抓手,良性促进现代农业、乡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力争牵准一根绳、抓住经济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盲目无序的问题。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大兴镇土地流转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由副镇长祝宗萍负责农业承包地流转和林地流转;副镇长赵光奎负责农村宅基地流转和河滩地流转;各包村干部负责收集所在村的土地流转信息。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我们开始在农村用地流转上大胆实践。目前,在发展猕猴桃、香菇、茶叶、中药材、林竹、蔬菜、观赏性荷花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些小型的猕猴桃基地、香菇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相继产生。
比如简坝的猕猴桃基地。xx年年,大兴镇简坝、徐山村率先实现成片规模土地流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集中成片猕猴桃产业基地。昔日,简坝村的“生态猕猴桃”作为一张特殊的名片享誉周边。但由于种植面积仅50亩,并存在农户各顾各家的保守思想,导致产量、销售渠道有限,始终不红不肿。为使“猕猴桃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经村两委多方努力,成功引进“名山猕猴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化产业链。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达300余亩,并形成集中化管制。预计未来三年内,猕猴桃产业将在简坝村进一步壮大,种植面积翻番、农户的收益得到切实改善。与此同时,通过新成立的猕猴桃协会,向农户传授新技术,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保障农户销路,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走上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再比如前进的香菇基地。为了使移民能够“迁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尽快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实现安居乐业,大兴镇党委、政府、区农业局、区移民局积极为移民想办法出主意,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通过引导和帮助,他们与雅安中基实业有限公司最终达成合作协议,走上了“公司+基地”的产业化模式,由中基公司提供技术和菌包,并负责收购产品,合作社负责生产。该香菇基地系大兴镇前进村汉源“瀑电”移民邱长彬与同村几个移民共同出资,通过租用移民土地的方式,建立股份制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在雨城区注册为雅安市达兴香菇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101亩,于xx年年底开始规划建设,今年年初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可种植香菇70余万包,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买菌包28万包。该基地5月10日开始采收香菇,现已采收香菇4万余斤,产值13万元。
另外,还有大埝村发展茶园341亩、寨坪村药材和茶园300亩等。截止目前,大兴镇土地流转面积共计1417亩,超前超额完成了任务。群众尝到甜头,农民得到实惠,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更高了,这为开展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农业转型等重要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引导力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是统筹城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成为发展的关键。新的领导班子主张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集中化居住、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分散土地向大户集中,为城镇进一步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条件。
⑴、旧村改造
汶川5.12特大地震的发生,无疑对我镇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然而,本属城市规划区的大兴在震后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将相继启动前进、穆家、龙溪三个小区建设工作。初步想法是:1、规划大兴电站尾水渠一条街。可借助大兴电站尾水渠的优势,解决与大兴电站毗邻的高家村、顺路村
和部分穆家村的农民建房。在房屋规划上可采取复式建筑与商住相结合的设计,使农民的房屋建成后可以利用亲水和大兴电站的景观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观光度假旅游。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失地后的就业问题,同时还有利于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2、规划大兴羽绒一条街。以改造大兴场镇和羽绒一条街结合,以羽绒产业为支柱产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镇、以镇富民的发展模式。3、实施“龙溪中心村”规划。解决山区群众地质灾害危房搬迁和住房困难户。同时还可以解决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搬迁户的安置。
⑵、壮大园区
按照大兴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农业用地的流转。基于我镇“一镇三制五区”的特殊情况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在土地流转上我们还重点考虑依托农业高科技园区发展和推进近郊房地产。
大兴镇已被列入城市规划区,在新一轮规划中将大兴镇和草坝镇统一规划建成西南农业科技产业试验区的设想极具诱惑力。大兴组团北与姚桥组团仅青衣之隔,是雅安市吸引大型企业和发展农业高科技生态园的基地。我镇辖区内的市级农业高科技园区,规划总用地963.982公顷,目前已吸引一批大型企业入驻,如老茶客公司、菊乐公司等。xx年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1亿元,工业增加值5084万元,利润752.8万元。由此看来,园区经济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辐射圈,随着更多大型企业的进驻,势必加快企业用地的流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周边的村社都在辐射范围内,我们还大胆设想在今后,围绕园区形成羽绒服加工基地,形成房地产(建设用地流转)环境、同时伴随旧村改造,又好有快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利益,镇党委、政府将积极配合园区管委会,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面,进一步为企业投资大兴、扎根大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氛围。
⑶、加强培训
随着传统农业格局的逐步改变,农村开始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大兴镇作为羽绒服之乡,每年均有数量可观的农民工外出务工。从长远来看,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是就地转化吸纳剩余劳动力,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但目前,大兴镇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此,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力,从加强农民工培训入手,力争先培养一批技术人才,作为经济和智力储备。这样的好处有两点:1、在当前阶段,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平衡城乡差距;2、为今后大兴的社会经济繁荣提供了人力保障。
6月中旬,镇党委、政府正式启动“亮光工程”,首期开班培养的是羽绒服加工、裘皮制作等实效技术。此次培训班专门邀请了知名服装师和讲师指导,参培人员达200余名(其中还包括一些兄弟乡镇的农民学员),整个培训时间为2个月。培训结束后,有关部门将组织学员考试并颁发技术资格证书。
另外,各类培训活动也相继开展。这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创造了条件。
(三)、抓特色产业
在农村,农业经济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广大农民最能接受、最能实践的也是农业生产。为此,大兴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各村开展‘一村一品’行动,努力通过抓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顺路、穆家大力发展种殖业(规模型养鸡、养猪,推广绿色蔬菜);简坝、九龙发展猕猴桃产业(成片规模流转);周山发展种茶和茶叶深加工(努力打造精品);前进发展香菇种植业(成片规模流转)等,都取得了一定实效。
另外,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的逐步发展也作为我们后续动力。通过不断引进企业,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辐射带动周边村社产业发展。
(三)政治建设。继续抓好三级联创,推进党员电教普及化,让更多群众喜闻乐见。重点还要抓好企业联合党总支和村企联建。争取资金实施场镇路灯“密改稀”工程,使路灯一直照亮大兴农民夜间贩菜通道,加速我镇近郊蔬菜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在大兴本地开办大宗蔬菜交易市场。
(四)生态建设。确保保质保量于年底前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天宝村环村公路建设,开办生态旅游和生态农家乐,促进近郊周公山、周公庙一日游项目成功实施。
(五)文化建设。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选好载体,繁荣创作,扩大影响,树文明新风尚,破愚昧旧陋习,把学校、医院、信用社、驻镇企业、村支两委、群众团体和经济协会建设成为本镇文化窗口,力争年内启动大兴镇文化站建设,为我镇文化事业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