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杯创建工作总结范文
践行“生命体”理念 绘就“高质量”画卷
(2020年12月12日)
近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视城市为生命有机体,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以“楚天杯”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绘就了“生态宜居·大美广水”的壮丽画卷。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增至32万人,城市绿化率达35%,人均道路面积3.5㎡,人均绿地面积8.6㎡,城市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90%、95%、89%,获评中国诗词、楹联、书法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名副其实的“鄂北明珠”。
一、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品质之城”。以规划为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是打造城乡一体先行区。聘请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当前,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构建以应广城区为中心,以杨寨、长岭为两翼,以郝店、马坪、陈巷、李店等重点中心镇为支撑,以桃园、观音、兴河、丁湾等多个“美丽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
二是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绿色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五纵一横”6条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打造“两城同城、山水相依、文化融合、四化同步”的鄂北门户城市。
三是打造产城融合核心区。工业基地和“东三镇”“两大工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280平方公里,落户规模以上企业150多家,培育了风机制造、智能装备、军民融合“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形成了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特色农业等“九大产业体系”,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二、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宜居之城”。以建设为重点,采取市场运作,下足绣花功夫,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号角。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累计投入40多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应广大道、应山大道、“一河两岸”、印台山文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启动马都司生态新城“四馆三中心”建设,建成绿地面积200余万㎡。其中,印台山文化生态园被省长王晓东称为“生态修复”的典范。
二是打通“城市脉络”。新建道路40余条,刷黑道路33条,刷黑面积达40余万㎡。改造扩宽道路10余条,打通堵点10余处,增加停车位3万多个,城区道路形成了“环”、连成了“网”,增强了通行能力,缓解了拥堵问题。
三是完善“城市配套”。永阳、志远2所学校建成招生,打破过去一届政府只建一所全日制学校惯例。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个,“锦城”农贸市场经营面积达4万㎡。“一标三小”消防工程建成使用,广办客运站即将竣工,妇幼保健院完成搬迁,市一医院综合大楼启动改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三、高效能管理,着力打造“和谐之城”。以管理为抓手,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市场行为,夯实了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着力打造“建筑之乡”。截至目前,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一级资质的5家、二级资质的18家、三级资质的30多家,资质结构较为合理。成立建筑协会,组织企业抱团走出去,着力打造成“建筑之乡”。2019年,我市建筑业实现产值48亿元,缴税3.6亿元,带动从业人数5万余人。
二是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对在建工程、燃气市场、燃气管网、消防设施等每季度开展一次质量安全大检查,严防发生事故,稳步提升质量。对学校、宾馆、桥梁、农贸市场、地下管网、改作经营性房屋等设施开展安全检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三是积极推进“文明创建”。突出市场整治,规范出店经营,坚决“禁麻”“禁现”,全面清理户外广告,严格落实“门前四包”,依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牵乱拉、乱停乱靠等现象,不断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推行环卫市场化改革,聘请专业公司承包渣土外运,城市保洁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不断增强“供应能力”。投资3亿元,完成应广城区同网供水。天然气“城网”与“西气东输”主管网对接,结束了撬车供气历史。建成杨寨储气站,储气能力达5000水立方,可满足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供气需求。大力推进“气化乡镇”建设,让农村群众用上经济实惠的绿色能源。
四、高强度治污,着力打造“生态之城”。以治污为突破,打响蓝天、净土、清水保卫战,补齐了高质量发展短板。
一是让天更蓝。禁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和老旧破车,开展秸秆禁烧、禁限鞭等工作,强力整治大气污染。督促施工企业实现道路硬化、现场湿化、内部绿化、车辆净化、裸土覆盖化。同时,加强源头管理,明确扬尘治理责任,让在建工地实现内部标准化、外部景观化。
二是让地更净。投资3.5亿元,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600吨。全市建立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一条龙”模式。所有镇级垃圾填埋场实现“封场”,正在生态修复。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深入探索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
三是让水更清。城区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增容建设和提标升级改造,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出厂水质达一级A标准。投资1.2亿元,新建城区污水管网39公里。启动马都司污水处理厂和广办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运营,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率持续提升。
五、高要求保障,着力打造“幸福之城”。以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做优市场供给体系,加强政府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加强调控“去库存”。对房产市场加强预测,把握预期,通过控制供地、促进销售去库存,我市商品房库存量减少到40万㎡以内,去化周期控制在10个月以内,价格涨幅控制8%以内,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今年疫情过后,房产销售不降反增,为我市实现“六稳六保”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全力以赴“惠民生”。建设经适房760套、公租房1700余套,积极解决城区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累计投入1.1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全面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改造棚户区17个,回迁安置群众8800余户。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6个,当地人居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做强物业“优服务”。我市现有物业进驻的商住小区86个,物业服务率达81%以上。创建“红色物业”小区18个,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明显。征收住宅维修基金1.3亿元,为后期维护奠定基础。在疫情防控中,广大物业企业在住建部门的带领下,管控居民达10余万人,占城区总人口1/3以上,按防控要求,扎实做好体温检测、消杀、后勤保障等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是个生命体,建好管理不容易。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生态宜居”的功能定位,加大投入抓创建,抓好创建惠民生,为谱写广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