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范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sieies”为你整理了这篇卫健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建德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卫生健康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为导向,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公平为目标,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疫情防控、数字化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康建德等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建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深化清廉单元建设。
1.政风清明,宣传教育筑防线。一是结合党史学习,持续强化警示教育。2021年是建党百年,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释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强烈信号,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示范引领,为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比如:市一院将2021年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年”,按月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同时深化“红色杏林”廉政长廊建设;市二院深入开展“无红包”科室创建活动,推出“阳光洽谈室”,除了和医药代表谈,也与党员干部谈,筑牢拒腐防变“防护墙”;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强中医中药廉政文化墙宣传,将中医特色文化融合到清廉文化中,着力打造“廉心药(要)语”中药清风廊;市妇保院在全院医生中开展“清廉一句话”承诺,以“九不准”设置为全院电脑屏保,节假日通过钉钉和微信向全院干部职工发送廉洁短信。二是组织开展卫健系统好家风传承系列活动。切实加强家风建设,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廉洁之风,从家开始”主题教育。通过开展“读书思廉 清风传家”学习活动、廉政基地现场教学活动、“家风家训我来拍”微视频征集活动和经典家训诵读活动等,在卫健系统逐渐形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抓家风,自觉修身齐家,严格家教约束的浓厚氛围,使良好家风成为党员干部修养品行的重要土壤,成为清廉从政的“保险栓”和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用良好家风支撑起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引领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2.院风清净,落实落细建制度。一是党建引廉。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明年我们计划调整乡镇卫生院党组织隶属关系,将其全部归口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全面实施清廉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党委以“主体责任层级管理”为抓手,层层签订责任清单,引导各支部将“清廉医院”建设作为主题党日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二是监督护廉。今年以来,在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将公立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备案制度提上日程,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且要上院班子会的内容必须提前向上级纪委和派驻纪检组备案。通过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的监督,实现对“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的全覆盖。实现用监督传递压力,推动压实公立医院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各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责任的履行。三是“数智”助廉。2020年8月以来,与第三方国药器械公司合作,通过将全市医用耗材采购配送权委托移交给第三方,实现19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五个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切断原医院耗材采购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2021年1月成功上线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建德市卫健数字驾驶舱”,形成县域医疗健康“一张图”,强化合理用药、高值医用耗材、医疗核心数据的精准监控,为在线监管注入“智慧因子”。
3.医风清正,常态活动扬清风。一是开展“廉政建设年”相关活动。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市24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排查出单位(科室)廉政风险点241个,局机关中层干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廉政风险点332个,并对照排查出的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做到风险排查无遗漏,防控措施有实招。持续深化医德医风建设,按照省市卫健委要求,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医疗活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违法行为。围绕“清廉建德”建设目标,完善卫健系统“清廉指数”考核评价体系,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清廉指数评价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管,同时开展星级“清廉医院”建设评定,计划到2025年实现星级“清廉医院”建设全覆盖,有计划地建成示范样板。结合省市卫健委要求,在市级公立医院开展新一轮巡查,发现问题6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100余条,用制度堵住风险点和漏洞。二是“清廉医院”建设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市一院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医院纪委对新提拔任用干部在任职前会分别进行一场党纪法规和廉政知识的考试和谈话,达到“以考促廉”的目的。市二院构建“党总支—党支部—科室”三级监察网格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岗位的监督与管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临床医生、药房、后勤采购及信息科等关键岗位医务人员为重点对象,采用日常巡诊与专项巡诊相结合的形式,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廉政问题及时进行问诊,开具“清廉处方”。市四院深入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逢会必讲廉,在周会、支部会、科室会都进行“九不准”相关的学习。市妇保院与杭州市一院支部结对共建后,着手积极培育“清廉支部”“清廉科室”“清廉团队”等清廉细胞,全面开展清廉医生、清廉护士等评选活动,有效营造“共创共建”浓厚氛围。
(二)严守常态化疫情防控底线。
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网格化巡查。切实做到406家医疗机构每周巡查全覆盖,全年累计发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不到位问题400余个,行政处罚74家,其中当场下发警告处罚单70家,一般程序立案处理4家,罚款10000元,现场责令关闭医疗机构20家。
2.全面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在全市设置15个方舱接种点,组建5支“流动接种队”,每支队伍配备30名专业技术人员,错时开展巡回流动接种,保障接种进度。2021年,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2.7万剂次,3岁及以上人群免疫完成率为93.77%,其中3-11岁人群免疫完成率为89.99%,60岁以上人群免疫完成率为81.24%,80岁以上人群免疫完成率为50.82%。脱漏率控制在1.71%。
3.持续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点管理。严格按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规范要求,对5个市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升级改造,开发隔离用房481间,累计投入资金40万元。全年隔离医学观察点累计接收境内隔离人员1094人,境外隔离人员3473人,完成阳性病例转运救治23例,累计派出医护人员400余人次。此外,根据上级要求,成立隔离转运专班。专班配备3辆120负压车(全市7辆)及3名专职驾驶员,长期驻点在洋溪皇爵隔离酒店,实行全封闭闭环管理。截至目前,隔离专班累计完成县域内转运1100余人次,县域外转运240余人次。
4.全面提升县域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全市已组建369个全员采样队伍,共有采样人员1221人,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单位6家。2021年,专项投入104万元实施新一轮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全市共有14台96通道扩增仪,核酸检测能力从原先日单管最大检测7200管提升到10080管。在全市最大日单管检测能力约达10万人份/日(1:10)的基础上,加上第三方检测机构(迪安、杭州调度)可提供约45万人份/日(1:10),合计全市可提供约55万人份/日(1:10)的检测量,基本可以满足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的应急需求。此外,2021年顺利完成全市16个乡镇街道大规模核酸筛查演练。其中在新安江街道和梅城镇各开展了一次线上线下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此外,面向公共服务行业人员开展了2次扩面核酸检测实战,累计派驻医务人员600余人,累计完成采样5万余人次。
5.不断强化定点医院能力建设。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市二院不断优化医院传染病专用床位设置,开设2个隔离病区,15间隔离病房,组建由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为主的30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及专家组。并完善包括人员调配、物资保障、技术支持在内的应对预案,保障随收随治、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科学施治,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接诊确诊患者3人,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人,其他需要隔离观察对象330余人,累计派驻6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隔离病区医疗保障任务。
6. 切实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全市5家发热门诊(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妇保院和中医院)均完成了发热门诊改造并通过上级验收,全部配置发热门诊专用CT,严格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核酸结果未出之前院内留观制度。同时15家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监测哨点建设全部统一资金来源、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推进。目前,除梅城镇卫生院由于医院条件受限已向上级申请暂不建设以外,其他14家全部按照“三区两通道”等最新要求建设到位并高分通过杭州市专家组验收,正常投入使用。
7.严格落实“精密智控”管控机制。发布17防微信小程序,集成安心返、放心种以及随心查等功能,从返乡登记、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咨询资讯等四个维度为居民提供一站式防疫服务,全年累计登记返乡人员5万余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2.8万余人;建设返乡人员以及隔离点管理系统,对外地返建重点人员、集中隔离管控对象做到登记、抵建、管控、检测、解除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疫情三色预警机制,将疫情防控相关数据与网格管理相结合,实现疫情防控数据实时归集、风险研判动态提醒。
8.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县域卫生应急中心—乡镇卫生应急站—村级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体系;成立建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质控中心,指导全市各医疗机构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托市疾控中心,已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定期开展日常风险评估,及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三)积极谋划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县建设。
1.搭建组织框架,明确目标体系。根据《建德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以省市卫健委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为参照准绳,梳理细化建德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富裕工作任务清单,成立建德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富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富裕工作的重点任务,协调解决相关事务。
2.梳理关键抓手,突出中心任务。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等建设,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求,逐步探索建立提供老年护理、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服务的病区;推动市一院二期、市二院迁建、杭七院浙西院区等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推动市级医院等级提标,打造浙西医学高地。
3.领会共富理念,打造建德特色。2021年我局共申报两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分别是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理赔直付项目与建德市“清廉医院”建设项目。目前老年人意外理赔直付系统已正式上线使用,全年累计完成线上赔付331件,赔付金额共计37.2万元。同时开展卫健系统“廉政建设年”行动,持续开展系统内作风巡查,建立卫健廉政专户,收到退回违规收入76.69万元,已全部转交市纪委廉政账户。
(四)精准发力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
1.成功上线健康大脑平台。2021年1月成功上线健康大脑平台,构建县域健康医疗“1+N+X”体系。全年已连接全市5家市级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213家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以及87家民营医疗机构,共归集各类医疗业务数据1.16亿条,日新增数据20多万条。通过患者端、医生端、医管端把医疗各环节智慧衔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2.打造“未来乡村卫生室”应用场景。该应用具备“互联网+诊疗”、居民自助健康检测、智能药柜取药、健康管理四大功能,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难题,打通了乡村就医“最后一公里”。目前下涯镇之江村、大同镇镇源村、大慈岩上吴方村试点运行,全年已有315人使用了健康管理一体化设备进行自我体检,228人成功通过云诊室与属地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开展复诊活动,现场智能药柜取药207次。
3.构建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服务场景。通过医用耗材采购配送权的委托移交,建立了涉及1200余家供应商、13000多种品规的统一耗材目录,在三家医共体上线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医用耗材统采统配。2021年度较2020年度相比,医用耗材使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下降15.5%,带量采购产品用量上升6.4%,百元医疗消耗占比较前下降3.2元(降幅15%),医院收支结构更优化,百姓看病更优惠。
以上三个项目成功揭榜省发改委第二轮数字社会“健康大脑+智慧医院”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项目,同时成功纳入杭州市卫健委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名单。其中,“未来乡村卫生室”应用场景和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服务场景分别获杭州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此外,通过市纪委监委牵头,将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服务场景成功纳入全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一本账S”试点名单。
(五)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1.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设立人才统管统派机制,牵头医院按计划将专家“沉”到基层,把临床带教点“搬”到基层,把课堂“设”在基层诊室。2021年,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在成员单位累计排班考勤476人次,开展模块化培训70场次,基层就诊率达65.54%,较上一年度提升2个百分点。
2.着力提升牵头医院专科建设能力。借力医联体建设有利优势,紧牵省市级三甲医院大手,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市一院2021年DRG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31.41%,DRG组数为561组,RW值≥2占比为5.31%,CMI为0.88,平均住院日降为7.68天,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上升至B++,全国排名较2019年度上升106个位次,以成功跻身国内县市级医院排名第一方阵。县域就诊率由2018年76.12%上升至2021年的83.83%,年平均上涨2个百分点。
3.着力提升医共体中医药服务能力。以杭州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工作为契机,举办面向乡村医生的第八期适宜技术培训,81名乡村医生顺利通过4项适宜技术考核,具备开展相关中医药业务资质。不断强化名医效应,新建省级名中医工作室2个,新评定杭州名中医1名、杭州市基层名中医2名、杭州市青年名中医1名。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累计向隔离对象发放中药预防汤剂1500余帖,发放香囊300余个。
(六)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
1.完成3个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完成李家镇白马村、新桥村2家卫生室建设;完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PCR实验室、市妇幼保健院PCR实验室进行改造;完成市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改造以及全自动一体化多重病原体检测设备购置。
2.完成1个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5家成长驿站建设,新增钦堂幼儿园、大同劳村幼儿园、妇青幼妇女活动中心一楼心阳幼幼托育中心开设托育服务项目,共新增托位100个,完成科学养育进课堂35场。
3.完成3个建德市本级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为10084名40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免费开展肺功能筛查任务;为 15000名70周岁以上自愿对象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建成新安江主城区固定献血屋1家并投入使用。
(七)扎实推进健康建德建设。
1.落实健康细胞创建工作。经综合评定,2021年度健康家庭达标2900户,新申报6个省卫生乡镇及86个省健康村,国家卫生乡镇开展健康乡镇比例达到100%,省卫生村开展健康村建设比例达到90%。我市已完成创建健康社区22家、健康促进学校44家、健康促进医院6家,市级健康单位现场指导覆盖率100%。
2.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与市疾控中心、党校做好对接,将相关内容列入党校年度各类干部培训课程;开展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3.开展健康建德25项专项行动。做好总牵头工作,召开专项行动的联络员会议,督促制定各牵头部门对25项专项行动进行推进,制定专项行动年度推进计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信息宣传、计划分解、亮点总结。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加快推进民生基建项目。力争杭七院浙西院区一期项目、市二院迁建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市一院二期项目完成主体总体结顶;完成市二院感染楼建设、航头镇卫生院改扩建、大同镇卫生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提升、莲花镇卫生院修缮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梅城镇卫生院、三都镇卫生院、大洋镇卫生院、更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解决项目选址、土地指标、建筑规划以及资金拼盘问题,争取转为实施类,早日开工建设。
(二)抓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决落实上级各项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聚集性疫情防控应对预案和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立足平战结合,完善同新的防控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快提升核酸检测和采集能力,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强化定点医院规范化建设。组织落实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在自愿原则下,确保我市新冠病毒疫苗应种尽种,筑牢新冠肺炎免疫屏障。
(三)加速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升级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与医保局、市场监管局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与市纪委合作构建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争取全省复制推广;启动第二批20家“有人无医”未来乡村卫生室场景建设,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两慢病筛查、评估、管理的医患互动医防融合平台,构建慢病“一网通办、闭环管理”就医新模式,使老年人获享“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的健康保障新机制 ;以开展《国家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评审为契机,重塑我市数字化卫生健康治理新机制。
(四)加快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共富格局。明确政策导向,深化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评估等制度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共富理论体系,探索健康优先发展的有效路径,切实将“共同富裕”规划实施与基层治理工作相融合,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参与机制。
(五)加快建立整合型医疗体系。2022年将主动承接杭州城市核心区医疗、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西进”工程;持续完善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实现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等建设;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求,逐步扩面开展相应的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加快扩大老年护理、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稀缺医疗服务范围。
(六)加大人才招引与培育力度。坚持基层医卫人才“引”+“育”原则,持续开展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招引,计划引进杭州市D类及以上人才(学科带头人)1-2名、博士研究生1名(进市一院博士后工作站)、硕士研究生30名;加大本土人才培育,积极落实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以奖代补经费,联系一批建德籍在外医卫领军人才,与其签订带教协议,选派业务骨干、中坚力量赴上级医院开展“点对点”、“一对一”跟学轮训;加大定向培养力度,计划2022年度招收本科学历委培生35名,不断为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新鲜血液,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卫人员整体素质。
(七)深入推进健康建德建设。结合美丽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持续推动“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六大体系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并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建德元素的健康细胞,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做好6个国家卫生乡镇创建,高水平通过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八)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中医强院计划,重点提升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内涵,依托省级名中医师承项目以及名中医专家工作室契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传统技术,培育特色项目;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用,加快提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
(九)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结合未来乡村及未来社区完成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三星级、四星级智慧化村卫生室(站)各1家。按照加快推进、分批实施原则,计划2022年在洋溪街道、更楼街道、大同镇、杨村桥镇、大洋镇、大慈岩镇依托村(社)建设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6家,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1家。扩大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年龄范围及覆盖人群,按照健康杭州考核要求完成71%的筛查覆盖率。
(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强县域龙头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强化医教研协同发展,实现医院学科建设与临床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医共体共建基层特色专科(专病),推进医共体内临床科室垂直化管理,发挥好全—专科联合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优势,持续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力争2022年3家医共体牵头医院达到县级强院建设标准,新建专病临床诊疗中心 2个,新增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乙服务能力至少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