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范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具操作是动手实践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巧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学具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作用
数学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数学学具通过学生操作使用,实质上把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使用学具。为此,笔者谈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1、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2、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对他们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难找到与之适当联系的已知概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地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如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把学具(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4,6,8……,用彩笔划出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形成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
3、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
4、学具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和转化。因此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而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5、运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在相互使用中得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与协调,或者相互协作,大家共同处理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沟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学具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
小学生的“探究”主要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再去揭示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可利用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大多数学生用手捏住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对角,先向相反方向推或拉,再复位,如此反复。在动手的过程中观察两组对边的变化,从而明白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这一特征。学生还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拓展延伸。如再将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也来回拉动,在和平行四边形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学具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主动、自觉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和热情,有利于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抓住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契机,及时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利用学具调动全体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使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创造意识得到锻炼,使数学课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奠定了有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