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督导评估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范文
创新督导评估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育应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学校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督导应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与改进功能,强化监督、检查、指导、服务,确保学校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最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一、机制创新要抓住调动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
1、更新督导理念,突出学校发展的主体地位
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是在教育督导理念的引领下所形成的,督导评估机制的创新,首先注重督导理念的更新。一是尊重和理解学校,服务学校的发展,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督导为手段,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的督导理念。二是在评估标准上尊重差异性,评估主体注重多元化,评估方式强调多样性,目标上强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以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反馈调控相结合 ,确保督导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突出教育督导部门与学校的双主体地位,改善督导形态,通过一种民主协商、合作互动、行为主体参与的“对话”过程,以沟通、对话、协商的方式进行共同诊断分析,商榷研讨,提炼经验,形成共识,及时将学校发展问题与需求,转化为提供专业服务与支持的重要资源,对学校发展的瓶颈提出可行性建议,更好地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2、激活督导意愿,调动学校发展的功能需求
我们强化教育督导评估的监督、指导和反馈功能,严格督导程序,实施动态管理,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机制,使之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求。因此,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需求为驱动力,激活督导评估行动的共同意愿,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督导评估视为监督、指导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功能需求。
3、规范督导制度,构建学校发展的公平机制
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制度是督导工作的保障,完善督导评估机制的运行需要建立相关规范的工作制度,保证教育督导程序科学和督导质量的工作有序规范运行,如责任制度、督导评估工作程序制度、自评制度、整改制度、报告制度、结果处理与运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教育督导在工作和技术层面上的科学性和制度化。为推进教育督导评估运行的有序规范,我县目前已建立了“督导责任区制度”、“督导评估工作规程”、“督导岗位职责”、“督导评估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和有效操作的配套文件。这些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公平机制。
4、加强督导建设,保障学校发展的质量提升
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督导评估机制,同样是促使教育督导创新的基础工作。队伍建设是教育督导的基础,挖掘各种资源加大督学队伍的培训力度,我县教育督导室开展系列专业培训学习活动,成为提升督导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进一步拓展督导人员的专业视野,把握大局、把准方向,关注热点、聚焦重点,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教育督导创新发展对督导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督导队伍水平的提升也保障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提升。
二、机制创新要找准驱动学校发展的多种路径
1、确立“个性化”评估标准,引导学校创建特色
督导评估指标是督导评估的直接依据和评判基准,制定评估指标准则与框架,要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相关法规为依据,善于将法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渗透在指标中,不断提升指标品质。督导评估标准上尊重差异、注重普适,各个学校在办学基础、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办学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客观存在,因而我们在实施督导评估行为过程中始终尊重学校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与学校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指标和内容,采用统一标准与学校的自订标准相结合,既要有每所学校履行法定规范的统一标准,又要依据学校自主发展目标到达度的自订标准,对评估对象的发展态势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学校建立规范、创建特色,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功能发展和主动创新。
2、搭建“对话式”协商平台,激发学校自我思考
在督导评估中我们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指导”的关系,改善服务,贴近学校需要,既要严格执法监督,又更多地去关心学校,帮助、支持、服务于学校发展。因此,督导评估机制的创新,注重以“督”与“导”相结合,监督与指导并重。我们把督导评估整个过程视作督学与学校双边合作互动、协商对话的共同建构过程,强化合作互动意识,建立对话协商平台。一是督导评估方案是督导者与学校共同协商、共同建构的,督导评估指标也由协商与共识的达成。二是重视提高督导评估结果反馈的效果,既有督导评估报告,还采用“对话”形式与学校进行相互沟通,增进双向交流,在双方互动、合作协商过程中提炼经验,诊断分析,商榷对策。
3、构建“校本化”评估机制,推进学校自主发展
学校要自主发展,必须形成自我评估、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的机制,一个学校只有不断地剖析自己,科学地评估自身,才能不断找出前进的方向。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参与指导和引导学校建立自我评估的制度与机制,提升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自评”这一机制真正使学校成了评估的主体。自我评估运行开展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自主发展为导向,鼓励学校挖掘潜力,积极寻找目标实现的途径与对策,充分激发内驱力,向既定的目标奋进,促进学校及时性和过程性自我分析,自我监控,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切实提高自评的质量与效果。
4、建立“网络化”评估系统,促进学校过程发展
我省教育督导室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正在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网上督导评估信息系统”,利用网络化的形式进行督导,不断优化和拓展“网上督导评估信息系统”的功能,提高督导“信息采集、处理、交互”的便捷性、过程性和公平性,推进督导监督与服务的常态化,服务于区域内学校办学行为的专业监测、办学绩效的科学分析、办学智慧的便捷分享。
三、机制创新要建构评价学校发展的科学标准
1、评价对象:从注重对“物”的因素转向关注对“人”的发展评价。
外延发展重视物的要素和对物的投入,内涵发展重视人的要素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关注人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根本任务,学校的一切物化的因素都是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来奠基和服务的,因而教育督导评估也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主要内容。
第一、“以师为本”,对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着眼点首先应定位在对教师的发展的评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实践证明,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高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头活水。
第二、“以生为本”,对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落脚点应定位在对学生的发展的评价上。“以师为本”与“以生为本”并不矛盾,而是一对和谐发展的整体,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当前,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科学的发展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对学校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哪一所学校的学生在群体中的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优质的教育是适性的、个体的教育,对学校内涵发展评价就要看其是否适应学生发展,其目的是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性的对待,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要,获得适性的发展。
2、评价取向:从注重规范转向重视“规范+特色”的评价。
对学校的规范性评价在一定时期推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我国基础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面临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需要差异性,需要特色学生、特色教师,这些都需要具有各具特色的学校,“特色性”就是不要把每个学校建设成一个样子。学校特色是学校突出的、个性化的办学风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不断提炼、扩散和升华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风格,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评价从注重规范转向重视规范加特色,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模式、办学方向、办学特色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科学区分特色项目,必须重视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同时,要把握方向性,坚持原则性,体现发展性,防止表面化。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的历史积沉,是办学特色形成的的基础,在评价中对其衡量的标准可以参考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发展与管理、学生发展与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特长教育、校园文化、综合实践等。
3、评价内容:从完全量化评价转向“量化+质性”的评价。
完全的量化评价就是一切以数字说话,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对学校发展的评价不是仅靠数字的量化就能准确地反映出来,而是要通过运用带有更强的人文性、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来全面整体性的反映学校发展状况。质性评价的出现,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弃。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质性研究是对量化研究的一种反思、批判和革新,质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整合于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4、评价功能:从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形成性评价。
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向,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对学校发展的评价往往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对学校独特的、多年积淀的、自我发展的东西重视不够。只有把评价重心转向深入学校发展的进程,挖掘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及时了解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会对学校有更为准确的评价,才能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实现办学水平的再次提升和全面发展。
创新和完善督导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需要广大的教育督导人员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不断完善督导工作机制,发挥好教育督导的作用,促进县域教育学校内涵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