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一)》教学设计范文
《动手做(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 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信封里是什么图形?
生1:第一个是圆。
生2: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
生3: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
生4:第四个图形也是三角形。
生5:不对,这不是三角形,是正方形。
师:没错,正方形也有像三角形这样的角。
生6:第5个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长方形,因为它们三个都有这样的角。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图形?
生:是长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名称和特征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 剪一剪,比一比。(折正方形)
师:把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师:动手操作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后全班分享。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生1:我是像这样上下对折的,折成了2个一样的长方形。
生2:我是像这样左右对折的,也折成了2个一样的长方形。
生3:我是这样对角折的,折成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你们看老师这样折可以吗?
(出示课件4页图5)
生:可以。(不可以。)
师:我们剪开看一看,比一比,验证一下。
师生共同操作,得出结论。
生:可以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折正方形,探索折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剪一剪,比一比。(折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把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师:动手操作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后全班分享。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折长方形的?
生1:我是像这样上下对折的,折成了2个一样的长方形。
生2:我是像这样左右对折的,也折成了2个一样的长方形。
生3:我是这样对角折的,折成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4:还可以这样斜着折,也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非常棒,那三角形是怎么折的?
生:我是像这样左右对折的,折成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
师:圆呢?
生:把圆对折,能折成2个一样的半圆。
师:其他同学呢?
生1:我也是对折后,形成了2个一样的半圆。
生2:我也是。
师:我们发现,圆不管怎样对折,都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片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体会很多图形都能分成同样的两部分,为以后学习“对称”积累活动经验。
3. 用剪出的图形照样子拼一拼。
师:利用我们刚刚剪出的图形照样子拼一拼。
学生独立操作。
师: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想什么?
生1:第一个图形由2个三角形拼成的,拼成了1个大三角形。
生2:第二个图形也是由2个三角形拼成的,拼成了1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棒,都知道这是平行四边形。
生3:第三个图形由1个半圆和1个长方形组成,像1个小蘑菇。
生4:第四个图形由2个长方形和1个三角形组成,像旗子。
师:与同伴合作,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
学生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模仿拼图形,用减出的图形照样子拼组合图形。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4. 出示动画,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涂一涂。
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通过实际操作拼一拼,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同时了解更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探究】拼图”。
三、巩固练习
1. 折飞机。
2. 下面的拼图像什么?利用附页中图3剪一剪,拼一拼。
3.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试一试。
4. 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第1、2、3、4题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特征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纸、拼接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表现的非常棒。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