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朋友圈儿时间:2023-07-22 12:04:06)

【摘要】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

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篇一

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http://fin 2006年06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交通银行审计部 朱卿芳

效益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实施效益审计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行列,诸如: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把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效益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英美等国又是较早将审计贯穿于管理全过

程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审计工作重点亦正在向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以便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迈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为使商业银行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者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引进国外最新审计理念,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对单项业务或部门进行审计,而应发展到为银行整个管理目标提供服务;不能再局限于对操作层风险的审计,而应更注重效益的审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追求利益的必然趋势。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

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就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强调指出:“仅仅开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李金华同时表示,审计并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又强调要求各特派办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将中国效益审计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技术应用平台已基本搭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账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账”格局。随之带来的效应是,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内部审计功能相应需不断延伸,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较高。由于审计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审计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经调查,我国某商业银行审计人员中,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人数占比达80%,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达70%。而瑞典73%的审计人员是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荷兰是78%。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队伍高学历人员占比高,预示着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为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效益审计应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建立在传统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基础之上。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是完全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不存在违纪违规、有意欺瞒现象。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会计核算系统使交易逻辑、交易数据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机构在非授权情况下不能修改交易逻辑、运算参数和交易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利用管理层无法控制的环节,如通过虚假租赁套取费用、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降低授信条件发放关系户贷款等违规行为,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

2、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尽善尽美的,有持续改进的余地。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很好,无懈可击,也就没有必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上明显有违规操作、故意浪费、低效、营私舞弊等行为,也没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因为任何一个审计人员都会指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杜绝,以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因经济效益审计难度大、要求高而有为难情绪,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适当运用一些现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现着重介绍两种审计方法供参考:

1、杜邦分析法的运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指标在不同期限予以对比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和采取避免不利差异出现的措施,寻求挖掘潜力的途径。

商业银行在运用杜邦分析法时,可以银行资产收益率为中心,将其向下分解为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再通过指标进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标构成因素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某商业银行2004年、2005年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11%,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寻求差异原因,得知2004年该行的总利润率为31.17%,资产使用率为3.86%,而2005年该行两项指标分别为29.56%、3.77%,2005年影响资产收益率的的两个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分析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该行由于贷款投放时间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当年得以体现、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较大影响收入实现以及投资利率下降造成投资收益减少等原因影响了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利润的增长,使用效益的低下,这样从指标变动中就可找到影响分行盈利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便于审计人员在找到原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贷款投放时间、贷款投向、贷款企业质量高低以及在商业银行有闲置资金时的投资形式提出审计建议,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杜邦分析法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运用,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整体分析。

2、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应确定商业银行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指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资产类的贷款、拆放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贷款和拆放资金合并称“放款额”,能获得利息收入;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所有都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由于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对象是以分行为单位,而分行所有者权益很少,只有少量的营运资金,可忽略不计,因此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合并称“筹资额”。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可将筹资额作为本量利分析的业务量标准。现假定银行全部筹资额中有L%用于贷款;I%用于投资;C%用于备用金、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非盈利资产;R%用于缴存准备金;D%用于存放资金(包括同业和系统内往来),L%+ I%+ C%+ R%+D%=1。相应的,商业银行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平均筹资额×L%×平均贷款利率+平均筹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利率+平均筹资额×(R%+D%)×平均同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支出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营业费用。筹资成本随筹资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属变动成本;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可按特性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如人工费、办公费、折旧费、租赁费等;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广告费、电子设备运转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收入、成本的构成,即可求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筹资额=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筹资收入率的高低取决于放款利率和对外投资效率,筹资变动成本率主要取决于筹资成本,因此,边际贡献率就取决于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业银行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筹资收入-筹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将方程进行交换,把待求变量置于公式左边,可分别计算出所需筹资额、边际贡献率、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润指标和利差率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于各分行之间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可测算不同分行在筹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放款质量高低、投资效果好坏和筹资成本好坏来预测边际贡献率的大小,从而发现各行经营业绩差异的原因,诊断经营管理中的弊病。为完成预计利润指标,分行可通过本量利等式进行测算,本量利分析可作为预测分析,可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个项目单独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任何工作都会有风险,审计也不例外。经济效益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评价风险、归因风险和建议风险。

1、评价风险。经济效益评价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然后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但是关键是评估。从现有审计人员的岗位设置、从业经验来看,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但作为审计人员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要求相比,显得业务相对专业,业务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其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较大,长期按照常规性审计思维思考问题,极易将经济效益审计简单化,会产生抓点证据就给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下结论。

2、归因风险。归因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效益评估失当,导致的归因失败。因此,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意见,才能确切地分析出效益产生好坏的原因,正确的效益评价是正确归因的前提条件。相反,由于效益评价不当,就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好坏原因作出正确分析,极容易导致归因风险;二是由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就事论事,导致归因肤浅,缺乏整体和深层次原因分析,就会把原因都归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工作疏忽、不严谨、不完善等。

3、建议风险。根据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和存在问题原因,审计人员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效益。由于效益评价、归因风险的存在,会进一步导致建议风险。比如建议过于泛泛,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建议方案的详细设计和论证,没有用数字说话,有时缺乏可行性;建议大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缺乏综合改进计划安排,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在以经济资本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今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业银行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银行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主要建议有三:一是内部审计理念要创新。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成为国际一流银行,以经济资本理念拓展银行业务和加强银行管理是历史的必然。而经济效益审计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是应制定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在借鉴、研究国外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评价银行效益执行情况,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应制定一个较为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文件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如管理层履职情况、各项经营指标明细,指标比较参数等,便于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做到客观公正。

三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来讲,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各商业银行管理局多创造条件,注意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且培训人员要求不要限于专业对口,同时要经常创造机会,让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轮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促进现有审计人员知识面的拓展。

经济效益证明 篇二

经济效益证明

广州市xx公司负责施工的xx项目在对桩底超厚沉渣处理施工中,采用了“高压旋喷清水切割气举排渣的方法清洗桩底桩身后,高压注入高强度的水泥浆液充填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施工技术”,创新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控制了桩底沉渣问题,确保了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并通过了工程验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了施工成本 万元,减少了施工工期 天。

广州市xx公司

财务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篇三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现在我国的小额信贷仍在实践中探索,在借鉴国际项目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继续摸索经验。虽然小额信贷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十分活跃,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多重因素制约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五六百家格莱珉模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能够正常运转的不多。“只贷不存”,资金匮乏是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大部分依靠央行再贷款。只有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吸纳存款,我国小额信贷的整体项目才可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扶贫”理念曲解了小额信贷意义。在我国,小额信贷更多的是被视为一种单纯扶贫方式而非新型的信贷方式来对待。要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认识到小额信贷既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同时又是扶贫手段;既要遵循市场规则,同时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经济政策行为,不是权宜之计,只有考虑信贷资金的回收和财务管理目标,按市场法则办事,小额信贷扶贫才能实现其利人利己的双赢目的。

我国现在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制度。小额信贷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活动,国内还没有较适用的法规,还处在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制约了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农户小额信贷资金得不到良性循环。我国的小额信贷项目,资金是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所进行的小额信贷活动中,资金很难得到良性循环。造成这种弊端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需求量大,使用时间长,对农信社的资金筹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盈利能力弱影响了农信社的资金供给能力;农户贷款“门槛”过高,放贷并不完全将钱贷给那些最贫穷的人们,农信社普遍存在着“畏借惜贷”心理;缺乏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部分农户只贷不还,逃废债务,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失去支农效益;小额信贷资金“放”与“管”不到位,目的意义不明确,农信社的内控制度不严,风险控制机制软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执行主体转型难。小额信贷项目在由非政府组织(NGO)资助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型时遇到的转型难题表现在:金融机构认为农户的居住范围广,贷款规模小、交易成本大、风险大,得不偿失;现行信贷利率水平低,不能补偿信贷成本;小额信贷的扶贫目标与商业银行的利润目标相悖。

利率管制导致小额信贷的供小于求。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浮动区间为5.02%~12.83%。由于信贷额度小,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相应贷款成本也高。在小额信贷高风险的民族地区,其贷款成本则会更高。国际相关研究显示,小额信贷有效利率至少达到16%以上,才能覆盖其经营成本,故目前的规定利率偏低,金融机构不能获得正当合理利润。

农户小额信贷的经济效益分析

农户小额信贷的主体有银行、农民和政府。只有各利益主体达到同时受益,农户信贷才可健康发展。

银行的经济效益。交易成本、利率、风险等因素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其他两个信贷主体行为的影响,如风险受贷款农户行为的影响,利率受中央银行利率管制影响。显而易见,银行的利润与交易成本和风险呈负相关,与贷款利率呈正相关。要提≤www.haoword.com≥高银行效益必须从提高利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入手。

农户的经济效益。农户是小额信贷的受益主体,主要是针对那些具创造价值、有生产能力,但无资本的农户,其贷款项目所创造的劳动产出会随着贷款额以及生产能力的投入而变化,其边际效益将会经历递增、递减和负增长这三个阶段。当农户获取信贷后投入生产,在资本和生产能力共同作用下其产出是正增长,处于递增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资本增加,劳动产出的总量和资本增加的边际产量总是增加的。

随着资本增加,在技术条件和劳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边际产出(MPK)随市场需求变化而逐渐进入边际收入递减乃至负增长阶段。因此,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初始投入可以为他们带来递增收益。

政府的宏观效益分析。转移支付是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由于政府的约束函数,政府用于扶贫的财力是有限的。当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Kg)大于税收乘数(KT)及政府的转移支付乘数(Ktr),也就是说,改变政府的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要大于税收和转移支付所产生的效果。

如果政府大力促进小额信贷发展,那么原来由政府承担的扶贫任务由正规金融机构来承担,减轻了政府转移支付的财政压力。当政府转移支付的支出总量减少,可增加政府购买方面的支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的有效手段,政府购买力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在政府的效用函数中,将以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贫困。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立华侨大学商学院、财政部离退休干部管理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篇四

10G精彩管理资料尽, 中华经理人资讯网,成功的新起点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周君霞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050021)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企业规模经济效

益的现状,着重论述了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强调了企业实现规模

经济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支撑因素,以此达到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引言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转轨变型时期,一部分企业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由遵从企业制度到遵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或拟将进行企业制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不仅仅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体制的转变,管理人员思维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在企业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的现代化。过去几十年期间,由于我国一直执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不是以最大发挥企业效益为目的,而是以计划安排为主,使得企业不能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不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即科学的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纵深进行,我国经济也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认识到规模经济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开始重视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状况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经济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平均费用下降的趋势。企业规模,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投入的角度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劳动者的数量、资本的额度和占地面积的大小;从产出的角度看,企业规模大小表现为产品量的大小和销售额的多少。但并不是说规模大的企业一定就会有规模经济,如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多余的人员等,因此,规模经济应理解为一定条件下的企业平均产量的递增和平均成本下降的区间。如下图所示:

LAPLAC

0AXY0Q图1平均产量与企业投入量关系曲线图2 长期平均成本与产量关系曲线

图1中,LAP为平均产量曲线,XY为企业投入量,在OA之间,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产量递增,图2中,L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Q为产量,在OA区间,随着产品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递减,称之为规模经济。由此看出,企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产品量随之增加,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若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企业产品量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增加,即是规模不经济。

最全的中文管理资料库,首家中文资讯交流交易平台,在线即时网上一对一信息服务,资料整理

分析评估平台,从十九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出现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企业并购浪潮的翻涌,使得一部分企业消失和一部分企业规模变的更大,规模效应理论随之产生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到1997年8月1日,位于世界航空制造业第一位的波音和位于第三位的麦道公司的正式合并,将全球的新一轮并购浪潮推向高潮,企业兼并战打的如火如荼,其目的不外是想扩大原有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减少竞争对手,以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我国企业并购起始于1985年前后,1989年以后,企业并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据统计仅1989年一年发生企业并购2559起,共转移资产20.15亿元,减少企业亏损1024家,减少亏损额1.34亿。通过并购,很多企业因而达到了增加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的目标。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了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轻而易举的进入到未知领域,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和竞争能力。但是,要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并购这一种方式吗?并购后的每一个企业都获利吗?企业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吗?回答是否定的。1997年1月23日,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破产,韩宝集团的核心公司韩宝株式会社等20家系列企业也随即倒闭。究其原因是因为投资过大,负债过多而破产;韩国的另一集团公司“起亚集团”原本生产汽车,却并购建筑、钢铁等企业,最终因战线过长而失败。我国珠海巨人集团也曾名响中华大地,然而其也因脚踩多只船而“下海”。事实证明,并购可以使得一些企业规模庞大,在市场上独占熬头,甚至使得我国很多亏损企业“起死回生”,但也因此使得一些企业家错误的认为只要与其他企业合并,就会扭转本企业亏损的局面;或者,只要购买其他企业,就会增加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企业的并购脱离实际,一味求大,简单的在大规模和高效益之间划等号,组建了一些所谓的大企业集团,强行将某些企业合并在一起,以此相结合形成一个“规模大”的企业集团。然而,没有在很好的研究如何优化资源组织、人员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基础上的企业并购,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反而,一些亏损企业依附于盈利企业,又将盈利企业拖住,使得新企业矛盾重重,内耗加大,最终使新企业在“大规模”的旗帜下倒下,造成规模不经济。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人、财、物的配置要以满足其产品量的生产为限,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达不到规模经济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企业的现有资源满足不了市场各种需求的增加时,企业要增加产销量稳固其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增加人、财、物的配置,靠扩大规模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量,占有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由此我认为,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3企业获取规模经济的途径

3.1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产销量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很多处于亏损状态,其亏损的原因,不是因为其规模小,而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和生产产品,因此造成企业资产闲置,职工在家待业;还有一些企业尽管生产仍在进行,但生产能力过剩,形不成规模经济。对于这样的企业要扭亏为盈和增加利润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使用企业内部资源,扩大产销量,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提高单位利润。

固定成本在一定的产销量范围内保持不变,那么增加产品的产销量会使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业务量的增长率;反之,会造成单位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小于业务量的增长率。也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利润的变动率与业务量的变动率不能按比例增减。因此在经济生活中

出现了只要销售上有较小幅度的变化就会引起利润上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即利润率变动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财务管理称之为“经营杠杆”(Operating Leverage)。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固定成本为50万元,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单位固定成本为0.5万元;当销售额为200万元时,单位固定成本为0.25万元,当销售额为300万元时,单位固定成本为0.17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越高,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单位利润就越高,就可以获取现有规模的规模经济效益。

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作用,不是盲目地、片面地追求企业规模越大越好,恰恰相反,而是要求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合理的企业规模,并在已确定的规模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

3.2负债经营扩大规模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量时,企业必须增加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才不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完成扩张的实现,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来完成规模的扩张。

企业通过负债筹集所需资金,就要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若负债经营不当,还会使企业趋于破产。因此当企业选择负债经营扩大规模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率一定要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其次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弹性不能太小,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例如:

表1投资利润率计算表

(一)单位:万元 投资总投资额负债净投资利润利息利润投资利润率 项目总额净额

表2投资利润率计算表

(二)单位:万元

投资总投资额负债净投资利润利息利润投资利润率 项目总额净额由表1看出,当企业投资利润率(20%)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12%)时,这时采用负债经营所获取的投资利润率的净额(28%)高于采用自有资金获取投资利润率的净额(20%);但当借入资金利息率(13%)高于投资利润率(12%)时,采用负债经营所获得的利润6万元,而支付的利息却是6.5万元。因此,企业若采用负债的方式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一定要做好预测,否则,会使企业走向破产的境地。

3.3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通过并购是实现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方法之一。并购即兼并和收购,其根本的动因一是并购可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促进垄断竞争性的结构,产生垄断竞争效应;二是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它和其他任何一种投资一样,也要考虑其投资的效益,做出成本效益的权衡。这种投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般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买卖和流动,而是“购进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换句话说“就是把以前由几个经营单位进行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内部化”。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单靠自身积累不能很快达到的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这种方式运用不当,如前所述,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危险。

3.4与外部企业搞好关系,形成一种规模

企业要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要素的集聚程度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整个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生产能力的确定;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企业外部的各种规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想从事的行业都纳入自己的组织之中,大量的中小型工厂仍然是以独立的单厂企业形式从事经营活动。企业既要合理确定自身的规模,又要明确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相互关系,力求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生产分工协作、产品联系、销售渠道、技术开发、人员培训、承包转包、项目投资、资金融通以及其他有效方式,把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联系在本企业的周围,以扩大本企业的经营成果。实际上,这就是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又一种表现。

4我国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支撑

目前,中国面临加入世贸组织(WTO)。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竞争者,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如何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并迎接“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或通过扩张来达到规模经济。而要获取一定的规模经济,我认为,必须有以下几方面的支撑:

4.1技术的支撑

中国企业在追求扩大规模上,常常忽视了档次的提高,只是简单地进行量的扩张,而在技术进步方面却并不改进,走的是粗放型之路。这种状态下进行经营,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使企业获得些许利益,但是企业技术上不去,势必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产品一旦滞销,大规模反倒成为负担了。上了规模不练内功,规模经济的取得不可能保持很久。当今世界科技水平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如果企业能够拥有他国企业无法比拟的技术,那么该企业的产品在竞争力上必然强大,在进军国外市场上也能畅通无阻,这便提高了该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优势,发展成为更为强大的企业集团,争取到更大的规模经济。

4.2资本的支撑

企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途径达到规模经济,都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支撑,而目前我国企业一方面资本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本闲置、大量浪费的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树立节约资本、提高资本效率的观念,而且,必须建立完善资本市场,加大企业改制的步伐。

4.3企业家能力的支撑

许多企业领导平时应酬太多,真正体察企业情况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太少。由此其直接影

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领导管理手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现代化,培养贴近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观念。但是传统的观念非一朝一夕便能消除,隐藏于管理者脑中的一些未根除的观念一旦释放出来,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状况。如果产生个人武断决策,与事实相反的决策事实过程中势必损失企业的很多利益。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决策权比较集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快的特点。产生决策效率低,甚至使企业遭受损失。专家指出,企业家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则企业难以获得规模经济。

4.4市场的支撑

市场需求量的大小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产品量也要随之增加,才能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达到规模经济。这就要求企业要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规模,加大生产,便有利可图。如果产品不受市场欢迎,又想加大规模,扩大产品产量,就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谈不上什么规模经济了。简单的认为企业上规模了便能带来大笔财富是不确实的,没有市场需求,根本不能谈规模。所以,要获取规模经济,得先考虑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4.5利润水平的支撑

利润最大化和资产的最大增值,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的目标。扩大企业规模只是为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有些企业在利润有限、负担沉重的基础上不是考虑扩大内涵再生产,实现非扩张下的规模经济,而是大举扩张,并购同类厂商,虽然使自己在同类企业中地位提高,但财务风险的加大,会令其经营十分困难。一旦各种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超过其主要经营收入时,这个企业的前景便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有利保证,但是,且莫把企业规模和规模经济混为一谈。每个企业都应该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切不可以好大喜功,一味的扩充企业,认为企业规模扩大了,就肯定会获取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于江富。集团化——管理之手。1998年。11月出版:35,171,228乔梁。规模经济论。2000年6月:40-42

Simply analysing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of scale

zhou junxia

(shiJia zhuang Postal College,050021)

AbstractAccording to analy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of scale,the paper put forward a path that how toobtainthe benefit from the scale.Then it suggests some supporting factors that can meet the end of the economic of scale and get the benefits from it.KeywordsEnterprise scaleEconomies of scale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340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doc》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