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镇 黄 勇
十六大报告强调:“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问题主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一条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民”名“公”;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根本宗旨,绝不是“为民做主”或“为民赐福”。只有摆正了关系,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实感去对待群众。只有脱了“皮鞋”换上“布鞋”,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坐到门洞炕头,才感到群众最可爱。只有同群众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说实话,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急什么,才会感到群众最可亲。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做决策,依靠群众抓落实,相信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敬。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像对待自己的双亲和同胞姐妹那样,情为民乐、利为民谋、真心以待、真情奉献、急之所急、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怜”。只有知道群众之事无小事,知道群众眼里揉不得沙子、耳里听不进空话、心里装不得腐败,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怕”。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前进的观点。作为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战争年代群众生生死死跟党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标明确、道理简单、政策到位。今天,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施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给群众讲清。在宣传政策和道理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要实、准、多,把握群众的脉搏、熟悉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一是善于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平和可亲地讲给群众;二是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举例、算账、串门、唠嗑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须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
“发展是硬道理”。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这一客观实际下,继续强迫群众种这种那、搞这搞那,势必违背经济规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许多矛盾。那么,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几技之长;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协调集体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科技培训、推广和服务上下功夫,为群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引进新品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工作方法要变命令为引导。党员干部亲自实践干给群众看;抓示范户,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组建自己的专业服务组织或协会,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群众改变“种田为吃饭”的落后观念,两眼瞅着市场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返租群众手中土地经营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主推产业群众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各部门实行一厅式服务办公,节约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宝贵时间和路途费用。
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群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法宝”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中一些群众只讲个人权利,不尽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瞎折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好群众。一方面干部必须自觉讲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决和处理农村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运用各种载体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和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处理好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还权于民同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同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教会群众怎样讲民主;敢于碰硬,敢于依法严惩那些无视村规民约、无视法律法规、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村霸”、 “刺头”,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群众。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校长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校长工作的几点体会
炭山岭镇教育辅导站童克智
长期以来,校长一直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决策者、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更应注重学习强素质,以人为本抓管理,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如何把学校工作安排得当,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学校工作的效益提到更高,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本人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读者共勉。
一、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校管理的制度问题
校长通过听课,透过课堂教学现象,可以发现学校哪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还需完善。比如校长的推门听课,就可以发现哪些教师做到了课前准备充分,哪些教师体现了课改思想,其间还有谁没有做到这些?这些没有做到的教师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凡此种种,只有在听课之后,校长才能有所思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二、在课堂教学中去寻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如果一所学校在外界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和明确的办学方向,那这所学校不是成功的学校,校长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长。因此,校长日常所要思索
的就是如何体现本校的特色。尤其是农村学校,要让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更是困难重重。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给校长更多的思索空间,关键是校长如何在听课中去发现。
三、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将来走向成功的教师,也必定是在课堂上磨练出来的。校长要发现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进教师的课堂,通过课堂发现人才,锻炼人才,重用人才。同时,只有在课堂上,校长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地根据教师的特点调整工作岗位,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越来越多的教学教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和学校后备干部从课堂、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向。
四、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
要管理好教学工作,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校长必须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行政指挥的核心,学校以教学为主,会抓教学质量、会听课、会评课、会上课、会指导课。不仅能忙于事务,还要及时了解教改信息,指导校领导制订教改计划、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方方面面都要想到、做到,这固然很辛苦,但一个不懂教学业务的校长肯定是管不好一所学
校的。所以,校长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既要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知识,也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学校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
校本教研在学校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校长所重视。为此,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搞得如何,既是检阅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胜而不衰的生命线。可以说校本教研校长是关键,没有蜂王的蜜蜂再辛苦也是无济于事的,校长不参与校本教研而只让部分骨干教师去搞教研,如同没有蜂王的蜜蜂,辛苦过后,却不知道蜂蜜该往哪里搁。校长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老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而大伤脑筋时,作为校长已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那么,老师们自然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便会慢慢尝试,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得到根本好转,学校的教学管理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六、校长要走进教师心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管理。为此,
校长要像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教师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教学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校长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感情投入”,学会热情关心人、充分信任人、诚恳对待人、善于激励人。多和教师们在闲谈中讨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也许,管理中的难题会在和教师们的一次闲谈中解决。也只有这样,当校长和教师站在一起时,校长才会被教师们从心灵深处所认可。至此,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才会被教师们所认同。同时,要放心自己的教师。要大胆地让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校长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为教师搞教学提供更有利的环境,一旦教师把校长现为了知己,他们往往会为那份用金钱买不到的情感,情有独钟地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校长,面对创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应经常自我反省,回顾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才能在治校、治教中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出一流的学校。
作者简介:
童克智,男,本科文化程度,1978年5月出生,2014年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数教学,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教学经验。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校长工作的几点体会(杨建生)
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校长工作的几点体会
北沟中心小学杨建生
长期以来,校长一直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决策者、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更应注重学习强素质,以人为本抓管理,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如何把学校工作安排得当,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学校工作的效益提到更高,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本人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读者共勉。
一、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校管理的制度问题
校长通过听课,透过课堂教学现象,可以发现学校哪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还需完善。比如校长的推门听课,就可以发现哪些教师做到了课前准备充分,哪些教师体现了课改思想,其间还有谁没有做到这些?这些没有做到的教师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凡此种种,只有在听课之后,校长才能有所思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二、在课堂教学中去寻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如果一所学校在外界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和明确的办学方向,那这所学校不是成功的学校,校长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长。因此,校长日常所要思索
的就是如何体现本校的特色。尤其是农村学校,要让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更是困难重重。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给校长更多的思索空间,关键是校长如何在听课中去发现。
三、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将来走向成功的教师,也必定是在课堂上磨练出来的。校长要发现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进教师的课堂,通过课堂发现人才,锻炼人才,重用人才。同时,只有在课堂上,校长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地根据教师的特点调整工作岗位,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越来越多的教学教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和学校后备干部从课堂、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向。
四、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
要管理好教学工作,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校长必须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行政指挥的核心,学校以教学为主,会抓教学质量、会听课、会评课、会上课、会指导课。不仅能忙于事务,还要及时了解教改信息,指导校领导制订教改计划、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方方面面都要想到、做到,这固然很辛苦,但一个不懂教学业务的校长肯定是管不好一所学
校的。所以,校长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既要多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知识,也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学校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
校本教研在学校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校长所重视。为此,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搞得如何,既是检阅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胜而不衰的生命线。可以说校本教研校长是关键,没有蜂王的蜜蜂再辛苦也是无济于事的,校长不参与校本教研而只让部分骨干教师去搞教研,如同没有蜂王的蜜蜂,辛苦过后,却不知道蜂蜜该往哪里搁。校长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老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而大伤脑筋时,作为校长已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那么,老师们自然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便会慢慢尝试,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得到根本好转,学校的教学管理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六、校长要走进教师心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管理。为此,
校长要像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教师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教学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校长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感情投入”,学会热情关心人、充分信任人、诚恳对待人、善于激励人。多和教师们在闲谈中讨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也许,管理中的难题会在和教师们的一次闲谈中解决。也只有这样,当校长和教师站在一起时,校长才会被教师们从心灵深处所认可。至此,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才会被教师们所认同。同时,要放心自己的教师。要大胆地让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校长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为教师搞教学提供更有利的环境,一旦教师把校长现为了知己,他们往往会为那份用金钱买不到的情感,情有独钟地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校长,面对创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应经常自我反省,回顾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才能在治校、治教中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出一流的学校。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滇滩镇山寨村大学生村官 杜加济
(2014年9月8日)
我是2014年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滇滩镇山寨村主任助理。在腾冲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举办了《腾冲县2014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作为此次培训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通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专题的培训和老村干部交流及村官发言,让我感受颇多。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作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村官,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将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经过两年的村官生活,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一是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开展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
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三是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我们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考核和推荐干部。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加强信访、接访
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
1、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再存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
2、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
济,致富奔小康上来。二是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三是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
化生活。建立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总之农村工作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都需要去落实,我们大学生村官应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扛起时代赋予一名“村官”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不负组织重托与群众期望、坚定理想与信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加快科学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扑下身子,扎实工作,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农村, 时期
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乡镇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乡镇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
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乡镇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严格考核和推荐干部,对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或处分;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切实履行好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第六、要加强信访、接访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
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每个干部下村组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二是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其次,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
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第四,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业技术广播、企业农民工学校,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院)、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
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