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范文

(作者:否极泰来59545时间:2022-11-15 10:43:15)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教师【 2019 】 1 号)和《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 0 的实施意见》(吉教师【 2020 】 1 号 )( 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2.0),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金山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 5 年不少于 50 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 学时,实践应用 25+ 学时),基本实现 “三 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设计,合理统筹。结合学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应用。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 2.0 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统筹全校各项工作,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考核内容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 2. 0 目标任务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 个微能力点中选取 8—12 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至少 3 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 50 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 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 25+ 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原则上采取 “1+1+X” 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作为我校教师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或多个微能力点。“ X ”既代表不同的微能力点,也可代表多个微能力点。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两至三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2.考核指标(见附件)

四、考核实施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实践应用能力考核重点为 “整校 推进”的实施效果。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 “校 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校内专家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五、考核管理

1.校长负责统一组织全县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对我校校本应用考核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2.副校长,教导主任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日常事务,对各校提升工程整体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和成果考核,负责我校的整校推进的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及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

3.电教主任配合学校做好参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学习与评价、校本自测、教师互评等工作。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结合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构建 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 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区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 ),基本实现 “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10),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 3-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校长团队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应用有专长的高校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自治区15一20人、市10-15人、县(区)8-10人的标准组建专家团队 ,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采取短期集中、网络研修、“做中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团队的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送培送教、指导校本研修、指导技术变革课堂、实施应用测评等能力。

(三)实施全员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支持,三年内完成对全区所有市、县(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整县推进。 组织每名教师完成至少50学时的研修学时任务(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25学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线上研修为25学时,培训机构根据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和教师需求,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学相结合,开展全员教师网络研修;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厅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的协同下,组织培训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保证网络研修质量。

线下实践应用为25学时。构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团队、教师“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体,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确定研修主题,以成果为导向, 实施“线上研修+线下实践+跟进指导与研究”学用研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 ,实现边学习边应用边研究; 各市、县(区)教育局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在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应用研究 ,以研促学、促用,形成本地应用案例和典型经验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学校组织实施教师线下实践应用和校本教研。

(四)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乡村学校培训模式改革。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组成教师协同教研共同体,开展“结对子”、“双师工作坊”、“伴随式培训”等,促进城乡教师、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发挥示范引领,开展跨学科、智能化教育等“新领航”应用培训。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 开展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 ,面向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辐射和带动本区域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提升和发展。

(六)坚持成果导向,组织实施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组建测评专家团队, 利用xx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成果导向的应用能力测评,完成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任务。

(七)加强平台建设与应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完善xx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增设教师管理和能力提升测评模块,实现培训管理和开展在线测评等工作,实现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了解培训、测评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应用成果征集等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三、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2020年):顶层设计,试点先行。 一是 先行遴选5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县 ,实施整县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二是 组织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整校推进 ,实施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三是其他市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规划,启动和实施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建150人的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组织培训团队对示范县、标杆校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研究、总结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应用模式与案例。五是组织培训团队完成示范县、示范校的全员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3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二阶段(2021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 一是组织召开“工程”实施阶段性总结会和全区示范县区、示范校经验推广交流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第二批市、县(区)应用能力提升任务。第一批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参加2021年项目,直至测评合格。三是第一批完成任务的和下年度进入的市、县(区)可依据自身实际继续开展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织“工程”相关资源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活动。五是各市、县(区)组织专家团队完成本批次学校全员教师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4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2022年):成果导向,总结提升。 一是剩余市、县(区)全部进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开展全员培训和所有教师测评达标,2021年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测评,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测评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与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厅建立健全自治区级专家团队,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区项目规划、过程质量监控、项目评估、应用测评、资源建设等,指导做好区级示范校实施工作;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局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建市、县(区)工程办和专家团队,建立健全适合本地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负责工程的管理和实施,实施和督查评估本市、县(区)的全员教师培训及应用测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管理等真实问题出发,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做好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专项经费支持 ,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区级能力测评、研究跟进与成果推广等工作。 各市、县(区)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依据《xx回族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管理办法》(宁财规发〔2020]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市级培训团队建设以及全员培训、能力测评等工作顺利开展。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实践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制度保障。自治区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将教师参与项目情况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将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遵选优秀成果,纳入优质课项目评选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word该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范文,全文共有54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