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去感化学生——德育案例范文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可以说,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是呀,只有在班里树立起“班中人人平等,班中无差生”的信念,用心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人人确实都能成才。只要你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像春风化雨一样对症下药。下面我就一名外地学生为例,谈谈我点滴体会。
一、亲近他们、感化他们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我们班的陈天赐出现从家里拿钱,还有到小卖部去偷东西的行为,经过我一番了解与家访调查,发现他是一个从小就被父亲遗弃的孩子,而母亲从他一岁起就来到北京做生意,他从小跟姥姥长大,七岁时,才从老家来东北京上学,和母亲而平时,他母亲和姥爷由于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他,姥姥对他是一味的溺爱,当出现小错时就替孩子遮掩、庇护,而当出现严重性问题时只会打、骂。因此,造成他从小就没有母爱的疼爱,跟母亲根本没有感情,夹生他本生性格内向,因此造成了性格孤僻、自卑,不善于和同龄孩子交往,并引起其心理的偏差,出现从家里拿钱去“买”朋友“买”友谊的行为。为此,我对他就倍加关心,当发现他出现问题时,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细心了解他的想法,耐心教育,当他表现好时,当众大力表扬他,树立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用我的爱温暖他那因受伤而扭曲的心灵。通过一段时期的教育,他的性格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的提高。
二、研究、抓住特点
要研究学生就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他们潜在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因此,我多次上家里进行家访,还多次找他谈心,根据他“性格孤僻、自卑,不善于和同龄孩子交往”这一性格特点,并根据他语文词语掌握好,计算能力强这个优点,从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帮助他,并让班里的好同学跟他接成一帮一的对子,帮助、监督他学习,另方面让他有个真正的朋友。而且每次当他听写全对时,计算的优时,我就在班里大力表扬他,帮助他自己树立信心,并使同学们从新认识他,并愿意和他交朋友。通过一段时间,他变得比原来爱说话了,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完成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及时给予大力鼓励和表扬,在他的脸上看再也不出半点儿自卑,这是我最大的满足!同时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三、转化要持之以恒
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应付出很大的精力,这是因为这些学生自治力差,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陈天赐也不例外,他寒假回来上学没多久,他又向原来那样从家里偷母亲的钱,去乱花,而且学习呈明显下降,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出现了逃学的现象。这时候怎么办?澳与经验告诉我,这时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的批评。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则适得其反。这时需要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鼓励他,使之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真心实意为了帮助他。凡事都要有个过程,要给他们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使他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改正缺点。因此,我耐心找他,为什么会这样真正的原因!经过我与他交流,谈心,分析,我发现问题出在他母亲身上,于是我与他母亲交流他的问题根源,如何解决,让母亲一定从生活、从学习上真正多关心他,多与他亲近,还真心与他平等交流,让他真切感受母爱,深切的体会到母爱,我在从学习上帮助他、督促他,从生活上关心他,多与他平等交流,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经过我与他母亲通力合作他终于有了喜人变化,他再也没拿过家的钱了,也能主动做家务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回升!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让老师的爱,去感化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