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名师之路”小学数学俞正强“种子课”
——名师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
戚氏中小
2020年9月19-20日有幸在西安南康小学参加了俞老师主持的“名师之路”学习,感慨颇深,现就一点点的感悟和大家共享,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教。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俞老师。俞正强,浙江省小学特级教师,在近40年的教学和管理中思考、践行“种子教育”。专著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头找幸福》,《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种子课”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我的理解就是把学生经过自己的经验,认知的大家都明白的知识就是这颗小小的“种子”(也就是俞老师说的孩子的明白,这个明白是不用学习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感知的),在在“元知识”中迁移、同化,学习新的知识(也就是俞老师说的我们的明白),在疑问中激发潜能,学会新的知识(也就是俞老师说的通过孩子的明白学会我们的明白)。
例如:《线的认识》教学,俞老师的教学方法:拿出一根绳子,代表线。然后一会儿把绳子拉直,一会儿放松使它弯曲,让学生说这是曲线还是直线。学生们懵了,说不知道。他们当然不知道,因为这条线的曲和直是由我来掌控的,线的本身没有曲直。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线无曲直”这个看似和现实经验完全相悖的结论。
接着,我让他们在桌子上找一条最短的线,他们找到了数学书的宽。我请他们把这条宽画到白纸上,然后将两位学生所画的线投影到屏幕上,让他们观察两条线是否一样。孩子们说不一样,一个粗,一个细。但是,他们画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又分明是同一条线啊?
这时候小朋友们又惊呆了,最后说:“老师,画的线是一样的,但是画出来的线不一样。”那为什么相同的线画出来不一样呢?因为笔有粗细,而线本身没有粗细!
就这样,我把他们根深蒂固的线有粗细曲直的概念都破掉了。然后通过量数学书等实践,确认了只有长短才是线的本质属性,曲直和粗细只是假属性。
这三个要点讲下来,没有一个人开小差。因为他们发现之前深信不疑的经验此刻变得莫名其妙,学生完全处于惊诧之中,这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状态。他开始怀疑既有的经验,试着用数学知识来重新建构思维体系。而这个思维体系的建构,都来源于一颗小小的“种子”——线有长短。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孩子发现这颗“种子”,把它种进孩子的心里。
还有《高的认识》,如何理解梯形的高,从生活中的隧道口理解梯形的高是面到面做的垂线,有无数条高,而不是梯形翻转后从最高点画的一条高。《面积的认识》从每个人睡觉的床面、学习用的桌面、甚至每个人的脸面,认识面的属性只有大小,而不是长短、轻重。
俞老师的课有很强的幽默感,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知识增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