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之善范文
金融既可为善也能为恶,在于实施者对金融理解程度,在于对金融杠杆的把控。
金融机构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最基础的关系,在金融知识普及不高的农村,金融之花是玫瑰还是罂粟,更是与金融的实施者有最直接的关系。
贵州农村信用社作为贵州省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其特点之一就是“根”在农村,“长”在农村。与“三农”共生共存。在生和存之间彰显金融之善。
善在杠杆。不可否认,我们有意无意的进行了货币的衍生,但是因为有衍生货币的作用,让更多的人都享受到了金融的福利,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的无线造血功能。最近某人公司上市就提倡银行不要抵押,要信用,其目的就是想其公司上市后有限的金融资本得到无序的延伸,逃避金融的监管,跳出杠杆率的限制,把风险给社会,把收益无限放大。
善在普惠。农村金融,接触的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的末端,也是最缺乏金融普惠的群体,在这里,农村的金融发挥普惠作用可谓淋漓尽致。如金融知识的宣讲,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通过金融夜校的形式,向我们的父老乡亲介绍了他们第一次了解的金融知识,认识了电信诈骗、银行卡诈骗、特惠贷、怎么存款、怎么贷款、怎么在外务工享受金融服务等,知道了在金融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村村通”打通普惠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流动车”上门服务,达到了金融服务足不出户,保证的那些不能行动的老弱病残享受金融服务。贵州农信的“五张名片”意义在于普惠,普惠之美在于善。
善在和谐。社会的安定离不开良好的金融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注入。农村金融就是在农村,通过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把大量的信用资金注入农村,农村通过资金流动,家庭和关系谐、邻里关系和谐、官民关系和谐、商民关系和谐、政商关系和谐,从而达到社会关系和谐。
善在利他。“他”可以是具体人,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群体,舍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利他是对度的把握和对“利”割舍。度的把握在于对社会资金的投入的把握,过度的投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农民负担过重,社会金融秩序紊乱。过度的投入还会导致银行间无序的竞争加剧,从而导致次贷危机,美国就曾发生过。对“利”的割舍,体现出的是大智慧,社会需要需要休养生息,家庭也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我们发放了特惠贷、抗疫旺业贷、支农再贷款等去养,从而得以生。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是企业智慧。
农信,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承担着服务三农的任务,在普惠的路上发挥着金融之善。